中医养生之道在线阅读
会员

中医养生之道

金开诚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保健养生中医养生3万字

更新时间:2015-03-26 09:57:59 最新章节:第9章 美容养颜(2)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上架时间:2011-01-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金开诚
主页

最新上架

  • 本书从川贝母之“源、品、用”三方面对川贝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其中,“源”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产地变迁、产业发展和药用、食用、文化价值等;“品”介绍了种植、加工炮制、真伪鉴别、质量评价;“用”归纳总结药理作用、制剂及其合理应用。
    周娟主编养生6万字
  • 本书以科学、全面的方式介绍了脾胃的相关知识,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脾虚的成因、表现及调理方法。书中内容包括:脾虚的成因与表现:分析了湿邪、饮食、情绪等因素对脾虚的影响。调理方法:介绍了通过食物、中药、穴位按摩、艾灸等多种方法调理脾虚。特殊人群的调理:针对小儿、孕妇、产妇等特殊人群,提供了个性化的补脾方案。辟谣与误区:澄清了关于脾虚和补脾的常见误区,如祛湿与补脾的关
    胡世云主编养生13.3万字
  • 会员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解读了作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生活中常见的养生问题。本书开篇从古中医的角度向读者讲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运作原理;后分别从日常生活入手,讲述了养生的重点、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养生的原理,提示了养生中常见的各种误区,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判断身体状况的常用诊法;最后以古中医的医学思想为指导,向读者讲解了常见的养生法,介绍了如何通过外治保健法、药食养生法来调养身体,是一本通俗易
    余浩编著养生8.2万字
  • 应用中医穴位养生有利于恢复机体功能,可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并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全书较为完整地介绍了穴位养生操作的方法,涵盖穴位按摩、艾灸、贴敷、刮痧、拔罐及足浴等,并详细介绍了这些操作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书中还大致介绍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上的重要穴位,以及常用经外奇穴,对某些常见疾病也列出了一些适宜的穴位与操作方法,可供选择。本书旨在介绍安全、简便、实用且有效的中医穴位养生保健方法,运用中医知
    张晓天 马俊坚主编养生15.6万字
  • 本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的中医养生经典,或为从综合性医书精选的养生名篇,或为养生专著,涵盖秦汉到明清,基本能代表映中医养生学术的精华。在严格选择版本和参考前人对有关著作的研究基础上,以白话译解的方式传播中医养生经典,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寿亲养老书》为宋代陈直撰写,元代邹铉续增为《寿亲养老新书》,共4卷。为古代第一本老年养生专著。书中内容包括饮食调治、形证脉候、医药扶持、四时养老、食治养老、行住坐卧、
    郑洪 高日阳主编养生23.5万字
  • 会员
    艾灸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既避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无创伤优势。那么给孩子艾灸有哪些好处?我的孩子是否适合艾灸?多大的孩子可以艾灸?艾灸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本书以问答形式详细介绍了小儿艾灸中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针对小儿常见不适或慢性疾病,筛选出感冒、咳嗽、积食、盗汗、肥胖等16种病症,考虑到孩子配合度小、专注时间有限的特点,每种病症仅选择1~2个特效穴位,时间短、疗效快。此外,在中医“
    李志刚编著养生333字
  • 2001年,邓老立下一个目标,要完成“百岁工程”,2019年邓老仙逝,享年104岁。邓老希望能以“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来指导世人养生,而本书则是邓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的养生之道的总结之作。邓老的养生方法很多看似平淡无奇,但这些方法往往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不知不觉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你离“寿而康”的状态更加接近。本书将邓老养生二十四法中涉及操作的部分增加视频内容,这样更有利于读者准确掌握邓老的养生技
    邹旭 吴焕林主编养生6.4万字
  • 薄荷是一种常见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也是世界上三大香料之一,更是人们喜欢种植的庭院花卉品种,具有较高的药用、食用和工业价值。《探秘薄荷》一书,从田间地头到临床应用,对薄荷的历史渊源、产业发展、药用及食用价值、种植加工、质量保证、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本书部分章节配有相应的图片与视频,将薄荷的生态环境、植物形态、种植方式、采收加工以及真伪鉴别等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于公众,是一部既适合普通公众又
    罗晋萍 康帅主编养生6.8万字
  • 会员
    你不是胖,是湿气重。每天祛湿,外表一定瘦!“湿胖”是中国式肥胖,其特点和根源不是多了肉,而是多了水。靠挨饿减肥成功的,就算是暂时瘦了,也仍旧可能是“湿胖”的“预备役”。起床就能看出来的“胖”,其实是脾虚湿困的结果。为了减肥而不吃主食的人,或者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人,他们大多是一边喊着累,一边胖着。懒惰者、过度用脑者和贪吃者,这三种人容易生湿。湿重的人身体总是困重的,因而懒得运动。而思虑过多、大脑的
    佟彤养生1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