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留守问题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社会转型期的农村留守问题研究

覃国慈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人类学/人口学18.2万字

更新时间:2016-10-10 15:02:55 最新章节:第41章 附录(4)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个案访谈等方法,走近湖北省域内的农村留守族,近距离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所思所盼,并尝试从政策、法律等多个层面来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力争破解留守族的生活困境,提高其生活质量,给背井离乡的农民工营造一个安全而温馨的大后方,并让尽可能多的家庭团聚而不是分离,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形势所迫,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品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9-01 00:00:00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覃国慈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充分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及课题组所开展的城乡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数据,借助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口发展的现状、特征、趋势等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为基础,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省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依据人类需要理论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的理想框架和建设路径。
    卢守亭 贾金玲等社科24.9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我国现代城乡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以广西南宁所辖一个壮族村庄为主要切入点,运用多点田野及人口流动民族志等方法,既从流出地的视角探讨人口外流对原空间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又从流入地的视角分析流动者在新空间的适应过程,同时讨论空间分离背景下的实践者如何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强彼此的联系与沟通。
    李虎社科25.7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热点社会经济议题——“老龄化”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动态人口红利”概念,驳斥了“老龄化”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观点,强调转变单纯以劳动人口数量衡量人口红利的观点。更是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于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其中主要包括老年人旅游业、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动态人口红利”理论还分析了对于延长劳动年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于当下中国进行养老制度改革建立更具有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
    熊必俊 郑亚丽社科28.8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数十位作者不同角度的回忆文章,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艰辛和喜悦,记述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中的贡献与成长。本书还收集了最具代表性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的重要文献,以及有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大事记。
    解振明主编社科2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
    江立华等社科20.4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中日两国少子老龄化相关问题出发,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了其应对措施和路径以及效果,探讨了中日两国在少子老龄化领域面临的问题。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人口老龄化特征、人口结构变化、老人福利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精细的制度设计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应及时地借鉴日本经验,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张季风主编社科14.8万字
  • 会员
    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是合理支付市民化成本、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前提与关键。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境,对市民化成本内涵进行了本土化修正,运用理论分析和方法创新相结合的手段,重新构建了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完善了测算策略框架、改进了测算模型、设计了预测模型,并从多角度定量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各级指标的金额、结构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支付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市民化成本支付角
    杜海峰 顾东东 吕锋社科16.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个体及其家庭层面构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的生计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框架,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2016年10月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宁强县所获取的一手调查资料,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生计现状、生计策略选择及其影响,试图全面揭示不同代次、不同市民化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农业转移人口所面临的生计问题,并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生计恢复
    杜巍 车蕾 吕锋社科10.8万字
  • 会员
    当前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接受。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村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书中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
    赵忠平社科2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