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背后的精神图腾(套装共2册)在线阅读
会员

甲骨文:汉字背后的精神图腾(套装共2册)

日本文字文化机构 (日)落合淳思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史学理论20.4万字

更新时间:2024-12-02 19:58:11 最新章节:出版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如何写甲骨文》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它与金文一起,构成了汉字书写的基石。现代社会大大削弱了这些古代文字作为交流工具和信息符号的功能,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中窥见远古先人的生活痕迹,体会汉字的发展变迁。本书精选甲骨文、金文中出现的常用汉字877个,对文字的释义解说是基于白川静的《字统》《字通》,简要地介绍了古代文字的构成。古文字体则由著名书法家重新书写,并编写笔画笔顺,方便读者描红临摹。甲骨文、金文是文字,是图景,通过亲手书写,希望每个人都能打开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门,感受三千年前我们的世界、宇宙、自然、生命。《甲骨文小字典》本书中收录了基础汉字三百余字,著录其在甲骨文中的诸多原形,对它们的源头进行构造分析、释义、例文解析。通过作者简洁明了的论述,读者可以直观思考汉字的源流、嬗变,理解每个由笔画、偏旁部首等构成的汉字在字形和字音、字义上的联系,体会汉字背后蕴含的实际的人事物、抽象的感官情绪,深入由汉字组成的文字文化体系,感受古代中国的物质、观念、精神。
品牌:后浪出版
译者:李小倩 刘幸 张浩
上架时间:2019-10-31 00:00:00
出版社: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后浪出版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日本文字文化机构 (日)落合淳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河西走廊属于我国西北内陆河干旱区,历史时期人口增加、土地扩垦、植被破坏、沙漠化加剧等因素的叠合交织,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用水纠纷层出不穷。本书爬梳地方史志、官方档案以及民间资料等历史文献,全面展示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的特征及社会控制机制,分析探讨国家与社会在应对用水危机时的复杂关系,力求为区域水利社会史研究提供西部干旱区的典型个案。
    魏静历史15.8万字
  • 会员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展现区域史研究的当前动向、思考认识与最新成果。
    温春来主编历史18.8万字
  • 会员
    本书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项目和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资助项目。中国近代史研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些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蓬勃向上。随着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区域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更受到学界的重视,有关江南地域史的研究更是其中翘楚。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古代史,下编为近代史。就研究者立身之所在,聚焦江南,但不惟江南,发散问题,上下求
    李学功主编历史19.3万字
  • 会员
    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
    沈芝历史8.6万字
  • 会员
    《自由主义传统的书写者:杰克·克鲁亚克》以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杰克·克鲁亚克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成长经历,梳理其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探讨自发式写作风格的特征和价值。同时,在中西文化视域的背景下分析克鲁亚克认知、接受禅宗思想,将禅宗文化与天主教思想有机结合,表达一个天主教徒对话禅宗思想面临的心理冲突和身份认同。本论著总结克鲁亚克对美国文学文化发展的贡献,探讨其对自由主义精神的继承和
    谢志超历史17.1万字
  • 会员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撰述出现了流派纷呈、方法各异、观点多元的复杂局面,甚至有过激烈争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历史撰述的许多精彩“交锋”,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如何撰写“古史”部分。本书对20世纪中国历史撰述中的“古史”建构作了条理清晰、材料充实的阐述和探究。以中国“古史”建构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进行论述,具体“问题”之中,则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加以展开,各个“问题”之间亦存在联系,力图横向研究与纵向探讨相
    王兴历史22.9万字
  • 会员
    本书对朱熹史学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朱熹以天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其历史哲学分为天理、事势、心术三个层次,具有“以理阐史、以史证理”的治史特色,完整地构建了义理史学体系。朱熹在史著编纂上强调史体互补,论证的史家心术是刘知幾史家三长到章学诚史德论的中间环节。本书考证了《资治通鉴纲目》的成书过程,否定了四库馆臣沿袭宋末王柏的该书为赵师渊所撰的观点。在朱熹被“圣人化”的过程中,其史学思想中的落后因素对后世产生
    汤勤福历史32.4万字
  • 会员
    华侨或来自中俄边境地区,或来自内地省份,或经陆路长途跋涉,或经水路一路艰辛,他们选取不同的赴俄线路,采取不同方式,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地域遥远风霜寒冷之地,漂泊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广袤土地上。旅俄华侨与东南亚和欧美其他国家的华侨不同。在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人数众多、处境艰难、经济活动大起大落、华文教育匮乏、社团组织薄弱等特点。由于一个半世纪以来中俄关系曲曲折折的发展变化,旅俄华侨也经历曲折的人生历程。
    宁艳红主编历史21.6万字
  • 会员
    本书叙述了17-18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到北京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与中国士大夫阶层密切接触,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撰写了大量的书信、报告和著作,翻译中国文化典籍,向西方广泛地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他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绍,给欧洲思想界很大的启发,成为正在发生的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武斌历史24.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