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穴位埋线疗法
更新时间:2020-01-10 11:18:56 最新章节:后折页
书籍简介
穴位埋线疗法发展至今,经历了“埋线针具改进”和“埋藏物改进”两大质的飞跃,国家虽然编写出版了《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但只能作为纲领性文献,仅对临床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本书不仅是对《穴位埋线技术操作规范》的释义、释疑、充实、完善,更是对其的发展和提高。具体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对操作技术的研究和阐述,形成了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对埋线操作起到正本清源和引领规范的作用。作者简介:杨才德,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院长助理,兼科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世中联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全国中医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针埋线医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埋线医学网学术总监、甘肃省针灸学会穴位埋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上架时间:2015-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杨才德 雒成林
最新上架
- 会员下卷为现代部分,共分为10章,1—5章以时间为经,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初创阶段、“文革”时期中医教育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医教育的恢复发展、新世纪后中医教育的跨越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等方面,以区间内发生的与中医教育相关的重大政策、突出事件为纬,全面梳理现代中医教育艰难曲折、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展示其历史全貌,挖掘其内在规律。6—9章以专题的方式,系统、深入地展现中医教育具有特殊医学35.4万字
- 会员黄元御精研中医典籍凡二十余年,晚年对《金匮要略方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剖析,广搜博采,旁通诸家,相互参校。《金匮悬解》成书于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是诠释《金匮要略方论》之作。黄氏破《金匮要略方论》之旧卷,重新撰次,分脏腑经络、外感、外感杂病、内伤、内伤杂病、外科、妇人等7类,合22卷。每类前,黄氏撰文述其概略;每节经文后,均予诠释。释文深入浅出,扼要精当。鉴于饮食宜忌3卷,有方无论,黄氏未加医学12.5万字
- 会员本刊第四辑共收录学术论文19篇,“名医·名家访谈”栏目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在清宫医案与老年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栏目既有法律制度、保护模式、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层面的讨论,又有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产品、中医药传统知识持有人等具体个案的剖析,还有从国外法律分析、国际立法借鉴等视角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探讨;“出土医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栏目既对出土医学文医学26.8万字
- 会员该书为明代陈谏类集。陈谏号荩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陈”的后裔。其先祖南宋初陈沂(素庵)擅长妇科,因治康后危疾,特赐宫中掌扇,后世刻木为扇以为世医招牌。其书乃综合性医书,次第为医经理论、运气学说,脉学,继列临证诸疾,分35门,各门先论后方,亦有作者经验之谈。该书国内早已失传,日本尚存有明嘉靖七年(1528)序刊本全帙,学术价值较高。该书为明代陈谏类集。陈谏号荩斋,世居杭州,乃南宋“木扇陈”的后裔医学26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