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在线阅读
会员

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

巩本栋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39.3万字

更新时间:2023-04-21 17:56:16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从中国文学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出发,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力图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上探索和挖掘文学发展的真正动因和创作主旨,希望能从多种角度和更高层面,揭示和阐释文学史发展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学面貌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全书共十九章,探讨的重要问题有:屈原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背景给《离骚》书写所带来的变化;楚宗庙祠堂壁画与《九歌》的创作所构成的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以及《九歌》与《天问》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史和诸神的体系,也成为早期中国南北文化交融的一个范例;战国纵横家与汉赋的起源;魏晋才性说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论;士人的政治理想与《文心雕龙》的撰写心态;盛唐的社会变化与诗歌演进;兵家思想与唐五代诗格中的“势”论;宋初“四大书”编纂的宗旨与原因;庆历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欧阳修的经学与文学;苏轼儒道结合的思想与文学创作对自然的尊重;苏轼乌台诗案所涉作品批评新法实行中的弊端以及在熙、丰诗坛上的重要地位;北宋新旧党争与清真词的创作;宋室南渡、文化绍兴与三家《和清真词》及《宋文鉴》编纂的文化史意义;辛弃疾南归后心态的变化对词风的影响;明清重要诗文选本与时代思潮的关系及文学经典化的过程。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0-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巩本栋
主页
  • 会员
    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其生平亦具悲剧色彩。辛弃疾南归后,恢复之志既不可能实现,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进退出处,坎壈曲折,心态也随之变化,发而为词,或寄意“斜阳、烟柳”,或“直把曹吞、刘攫”,雄健疏放,而又深婉典丽,表现出深沉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故其词作虽师法吴、蔡,上承苏轼,却能兼融刚柔,自创高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本书力图把对辛弃疾的研究置
    巩本栋文学理论28.3万字

最新上架

  • 会员
    《中国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问题研究》从现当代诗人传记的史料问题入手,辅以文学史料学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由七部分构成,具体包括现当代诗人传记及其史料问题的界定、现当代诗人传记的史料价值构成、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层位的划分、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的实践与应用、传记家的素养与传记史料问题的关系、影响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的其他因素、现当代诗人传记史料的建设与历史展望。
    张立群文学12.3万字
  • 会员
    本书把媒介作为一个要素引入文学活动,立足于媒介场域整体考察其对文学活动产生的影响。从媒介和文学活动两个端点双向推进,使其重合点落脚于“文学活动主体”,由此媒介场域建构了文学活动主体,传统的作家主体、读者主体、批评主体等在场域中都发生了新变。进而以整体研究和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论证文学主体的主要活动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了文学和媒介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描绘了在文学史的长
    赵玉文学16.2万字
  • 会员
    本书回溯了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概括了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状况,回顾了为这一发展历程做出突出贡献的贝娄、辛格、马拉默德、罗斯等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四大奠基作家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特征,然后梳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国内外研究状况。从认同、民族认同概念出发,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建构美国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原因,美国犹太文学建构民族认同的相关举措,为学界开展其他国
    张军文学37万字
  • 会员
    延安文学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一种较为独立的文学形态。延安文学现代性也是体现了一定人文关怀和启蒙色彩的,是一种复杂化存在。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动态过程,是在历史发展中予以历史地形成。后期延安文学中的现代性呈现有其自我超越性品格,也坚定了其自身因信仰而来的现代性色彩,这是基于信仰和趋于信仰的文学延安文学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对其在还原和反思观照下的重构也应是一种敞开的存在,并在不断探究中凸显其当代性价值。
    袁盛勇文学2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宋元之际的诗学嬗变为研究对象,就宋元诗学史上的一些关乎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用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了南宋晚期与元代前期的诗学生态,对于当时的诗学思想的流派和论争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梳理,证实了元诗的来龙去脉及其艺术价值所在,由此得出的结论发前人所未发,实为此书一大贡献。本书能够避开后人议论的干扰,努力钧稽第一手文献材料,对诸多疑难问题作实事求是的考证和论述,又能将文本细读与文
    王术臻文学22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中国古典诗学视角出发,对延安时期创作旧体诗词的怀安诗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是学界第一部关于怀安诗社的专著。在界定怀安诗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对怀安诗社的研究现状、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成员组成与活动历程、诗论主张与创作实绩、地位影响与得失成败等问题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析,还重点讨论了李木庵、谢觉哉两位怀安诗人的创作成就以及《游南泥湾》、《延安颂》与《红云曲》等三类怀安诗名篇。总之,怀安诗社
    霍建波文学19.7万字
  • 会员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可以分为本土流散文学、殖民流散文学和异邦流散文学三大谱系。本土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呈现为破碎的、不完整的状态,异邦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遭到严重的压制与扭曲,殖民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更多的殖民性和侵略性。这三大流散文学谱系中的主体性都必须进行重构。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是恢复人的尊严的一种努力,是探索个人之路、民族之路、国家之路甚至是非洲之路的一种努力。
    袁俊卿文学20.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华夏民歌和中国诗史为参照,梳理德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阐明民歌对民族诗歌形成及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德国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入手,对其形成作多维度考察,说明其历史、文化和文学史价值。继而具体分析布伦塔诺、艾辛多夫和海涅三位诗人及其作品,论证民歌对文人诗歌的哺育和滋养作用。同时着意把无意识的中国文化“前理解”转化为自觉的“对话”,比对同类同质诗作之间的“色差”并就中德相通的“诗心”试作阐释
    刘润芳 罗宜家文学29万字
  • 会员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杂剧中最早、最为重要的元杂剧剧本集,其面貌也最接近元杂剧的真实情况。《元刊杂剧三十种》在戏曲创作史、演出史、出版史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明刻元杂剧、明抄元杂剧相比,显然更通俗、更清新活泼,因此,“通俗性”是《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一大特征,那么要想了解元刻杂剧通俗性的面貌,则需要对其通俗性的表现、原因及意义进行全方位研究。本书系统研究了《
    孙改霞文学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