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在线阅读
会员

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

尚永亮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38.5万字

更新时间:2023-08-30 15:24:02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贬谪与贬谪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尚永亮教授所著《贬谪文化与贬谪诗路——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以中唐元和时期柳宗元、刘禹锡、韩愈、元稹、白居易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系统论述了中国历史中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特质,深入探讨了被贬士人在贬谪之路和贬所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及其在困境中或执着或超越的意识倾向以及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诗路的关系、诗路书写及其特点,建构了以唐代贬谪文学为中心的贬谪文化统系和框架,开拓了唐诗之路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上架时间:2023-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尚永亮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研究通过对莫言小说创作的整体把握,从形态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角度,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性”的呈现姿态、理性思考、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西方现代性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莫言小说的世界性意义。
    张雪飞文化21.1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深入湘黔桂界邻侗苗等族群聚居的田野,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综合考察了飞山公杨再思从“杨氏祖先”演变为“土著”神明,并跨越地域、族群等界限成为一位重要的区域性神明的历史过程及当下民众多元化的信仰实践。自宋至清历代中央王朝都曾致力推行的神明“标准化”“正统化”,只是该区域社会中信仰演变的一种可能趋向,而不同时期特定区域社会空间中,人们基于客观条件与主观需要展开的飞山公信仰实践,则再现了这一信
    罗兆均文化21.4万字
  • 会员
    网络文化是文化的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其主体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独特优势迅猛地传播和发展起来。因此网络的文化交往应得到大力关注和研究,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本书结合学科特点从马克思主义文化交往理论的视野出发,厘清网络的文化交往的本质与结构、类型与功能、基本原则与价值等问题,考察当代中国网络的文化交往的现状和困境,并找出困境产生的原因,探究实现
    张文雅文化23.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江南望族义兴蒋氏为研究对象,在纵向上对蒋氏家族在历代的发展进行梳理,以展现蒋氏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在横向上,则把蒋氏家族置于整个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着重分析科举、婚姻、党争、交游等与家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对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以及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探本溯源。
    刘冰莉文化27.6万字
  • 会员
    贾平凹与张艺谋是我国当代文学界和影视艺术界两面标新立异的旗帜,更成为文艺陕军的标志性符号。陕西地域文化塑形了二人的文化性格,并深刻影响其艺术创作。贾张及其作品承续、丰富和发展了陕西地域文化。
    韩蕊文化16.8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立足于空间以探究其文学文化书写,也立足于文学文化思考其空间表达,这是传统而又历久弥新的研究。本辑设置“南方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现代中国文艺”等特色栏目,栏目所载文章或宏观扫描或微观论述,新见迭出,显示了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包容性与生命力。“巴渝学人”“书评”承继上一辑,继续展示巴渝学人风范,并将新成果介绍于学界。如
    周晓风 杨宗红 杨华丽主编文化24.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民族文献遗产中的隐性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隐性信息的表现特征,在对其保存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探讨制约其保存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隐性信息提取方式、语言文字传承人的培养、内容存储再现形式、活态原生性传承保护的社会环境保障、显性化传播途径的创新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全面的综合探索。本书可供政府部门、文化遗产机构、民族古籍文献保护机构从事文化遗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文献遗产保护机构从事遗产保护、
    仝艳锋文化18.2万字
  • 会员
    本论文集以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为关键词,探讨当前文学和文化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间文化”既承认文学的民族性,也认为民族性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自我呈现旦呈现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的概念。“泛文学”要求回到文学的原初状态,承认其社会性、人民性和能动性,因为文学原本就流淌在生活的血脉之中。“全媒介”是媒介发展的当代现实,媒介无处不在,媒介无所不(替)代(如人工智能),其中的理论意义虽有待更深入的
    金惠敏 王福民主编文化30.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
    徐文丽文化2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