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7-10 17:44:26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基于通道经济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融合共生理论和区域协同发展理论等系统构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构建了基础设施推动机制、要素集聚机制、跨区域协同机制、价值链协同机制等西部陆海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的机制。全面考察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对西部陆海新通道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竞争力、外贸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政策等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解析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机制。在此基础上,分省区市研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并广泛借鉴日本新干线、欧洲莱茵河、美国密西西比河、“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内外经验,系统提出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并从基础设施、财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环境政策和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最后,本书特别就广西如何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建议。
品牌:西南财大
上架时间:2023-12-01 00:00:00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西南财大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唐红祥等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紧密结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的要求,分9个专题深入剖析我国物流业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包括京津冀物流通道、口岸、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京津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蔬菜供应链优化、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模式、冷链物流标准化实施效用评价、物流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物流企业经营绩效等。经济23.6万字
- 会员本书遴选具有陕西特色的转型升级典型组织,探究其高质量创新变革的举措、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及可复制性,共同探讨中国组织实现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对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也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西部的真实状态。经济17.1万字
- 会员本书紧紧围绕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这一主题,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测算了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并以北京市中关村为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基于人才政策对人力资本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机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路径。全书较好地兼顾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优势,使研究成果更加丰富、饱满,更具逻辑性和思考性经济13.5万字
- 会员在本书里,我们带着鲜明的问题导向研究西咸新区的营造逻辑。从河流治理、海绵城市、都市农业、优美小镇的具体发展举措,到“大开大合”的模式,本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维度在全景和特写之间来回切换,希望能给相关决策者提供切实有益的启示。经济15.1万字
- 会员本书以云南省域为研究范围,多视角研究就业创业问题。书中首先分析了云南就业的总体形势、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和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和人才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再次探讨了减少摩擦性失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方法路径,并特别关注了去产能失业职工和边境劳务外国人两个特殊群体;最后提出云南促进就业创业的思路与对策,展望云南就业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经济21.4万字
- 会员本书是西藏大学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研究西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对策、建议等的著述,内容涵盖了“十三五”时期西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点领域,如边境旅游、教育、口岸建设、合作区建设、金融合作、文化建设等方面。本书分“研究报告篇”和“研究专题篇”,既有理论性的思考,也有对策性的研究,对于推进西藏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实现经济社会长足发展、长治久安具有一定的参考经济15.2万字
- 会员1889年,蒙自开埠,云南对外贸易开始步入口岸贸易的新阶段。而随着思茅、腾越的相继开关,云南口岸贸易从1902年起形成了三关并立发展的新局面。本书充分利用旧海关资料,以空间的视角,在描述近代云南三关腹地范围和外部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外部市场、内部区域特征对三关贸易特征形成的塑造作用。本书认为,从贸易功能上讲,口岸实际上起着连接内(腹地)外(外部市场)两个扇面的节点的作用,口岸贸易特征的形成和演进经济1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