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多维阐释在线阅读
会员

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多维阐释

王家勇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文学理论15.2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28 19:27:17 最新章节:后记 儿童文学“微”言论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为作者对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文论批评的理性梳理,包括本体论、主题论、文体论、地域论、出版传播论五个部分:本体论主要从儿童文学的儿童观、思想性、原创性等角度进行阐释;主题论从儿童小说入手透析儿童文学的主题内涵;文体论从小说、童话、影视、科幻等文体入手探寻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地域论主要关注辽宁及东北地区儿童文学的地域特征呈现;出版传播论则以出版传播理论透视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全书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相结合,试图勾勒出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动向。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4-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家勇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人文》学术辑刊由河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编辑,《人文》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人文》以人文关怀为中心,突出学术原创性与新知传播,注重实证研究,鼓励综合创新,力图融通各学科,探讨各种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问题,展示中国思想学术界新成果。《人文》力争为学术界提供一个优质学术成果发表平台。文章以学术文章(论文)为主,也发表欢迎思想学术随笔及其他形式的学术文章。另设“对话”“学林”“札记”“书札
    祝晓风主编文学21万字
  • 会员
    本书运用语言哲学的语法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对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十个(对)文学理论范畴进行分析,力图澄清它们在逻辑、语法层面言说与在经验事实层面言说的混淆。这些范畴可以分为五组:第一组是道和情志,这是“本体论”层面的范畴;第二组是言意、形神和文质,这三对范畴描述的是文学作品的逻辑结构;第三组是神思和比兴,这两对范畴涉及创作的心理现象与创作方法;第四组是隐显和刚柔,它们是关于作品形态或风格的范畴;第五组是
    赵建章等文学38.7万字
  • 会员
    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主要呈现为诗意化和写实化两类范型。诗意化形象往往与“内倾型”人格的生命形态相关联,昭示了主体人格对于“诗性”生命形态的体验与守望;写实化形象往往与“外倾型”人格和意识形态高蹈的社会生活相关联,折射了主体人格逐渐趋向现实人生的境遇,彰显了“合理性”旨归。本书首次系统化探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互渗”现象与生命“诗性”、“合理性”等精神文化内涵的“互文性”问题,具有独特的文体
    王爱军文学19.5万字
  • 会员
    本书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以鲁迅杂文中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等概念为核心,开拓研究的新视点,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再一次在不断试错的意义上接近甚或进入鲁迅杂文,创新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李国华文学29.7万字
  • 会员
    作为国内第一部先锋诗人专论,本书从诗歌历史是靠一系列重要诗人和诗作支撑的观念出发,选择以诗人个案视角透视先锋诗歌乃至中国新诗的途径,集中对百年先锋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二十余位标志性、代表性诗人进行充分的考察研究,并对中国先锋诗歌的命运、倾向与价值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宏观的探讨。在论述中隐含着新诗的历史线索,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客观还原中国先锋诗人流变的历史轨迹和整体风貌的同时,注意揭示
    罗振亚文学25万字
  • 会员
    清人叶昌炽发凡起例,创作《藏书纪事诗》,专为古代藏书家立传,开创“纪事诗体藏书家传”这一书体。该书流行百年来,续作不断,主要有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周退密和宋路霞《上海近代藏书纪事诗》以及蔡贵华《近代扬州藏书纪事诗》等。本书以上述各书为研究对象,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文献篇,分别论述各书的创作经过和特色。下编为研究篇
    周生杰文学39万字
  • 会员
    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
    陈仲义文学29.4万字
  • 会员
    作家、批评家的公共言说总能在不同层面上传播文学,潜在影响社会。本书会集韩东、徐则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评家相关访谈十六篇,力图还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交锋。如韩东对乡土小说与前辈作家的阐释;徐则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绘制自我文学地图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对书画艺术或诸多现实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对技术时代或城乡变革的坦诚言说;等等。这些现场感十足的灵动对话在不同意义上
    李徽昭等文学16.7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明末清初“易堂九子”之一曾灿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平经历、著述、交游情况、诗歌创作、诗学主张及其所编大型诗歌选本《过日集》进行全面梳理与考察。力图以曾灿个案研究为契机,揭示作家的生存状态、人际关系、创作实绩以及相关著述的文学史意义和精神品格,并回应、解决相关的学术问题。
    王乐为文学25.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