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生价值与审美化意义(3)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曾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儒家不断竭力倡导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把“立德、立功、立言”,即所谓的“三不朽”,看作是人生过程中所实现的最大价值,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接纳与遵奉。所谓立德,指树立崇高的道德典范,使自身的人性完善与提高,是做人、待人、处事的基础;立功,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一般人而言,就是做好自己承担的社会工作;立言,指为人类文化的发展著书立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精神的引领作用。在我国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人生的价值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就是人类在求生存之外,还会有精神的追求。精神的追求即就是对科学、道德、艺术的追求,所追求的是生命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无一不是精神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也就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事实上,人类的发展与绵延、进化与完善,总是伴随着“人是什么”,“人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等人生问题的探索,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是以对人性的理解为依据,以完善和提升人性为目的的。

对于人生价值的确立,人性的提高与完善本身是最主要的,这实际上是区分人首先成为人而不是动物的界限,也是形成社会规范的基础。人存在的社会价值总是以人性来体现的,而人生的过程无非是人性不断塑造、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召他人形成风尚,效用社会,这本身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英国哲学家休谟在《人性论》中这样认为:“在我们的哲学研究中,可以希望得到最重要意义的是人性的研究,这个研究可以扩展和影响到人生所有的其他方面。”【13】因为人性就其先天而言,仅是一种可能性。对人性的追求,一方面是自觉地完善人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亦即对真、善、美等人格的塑造,同时也体现在对人性中的假、丑、恶的摒弃;另一方面,是人对精神的追求。这两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人对人性追求的实践指向,因此,人性的提升以及对人性的理解,皆体现人生的价值等内涵,对于人生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人的精神的追求,是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动物的生存的价值,由此获得了人的精神生命。人类对精神的追求,对文化的创造,都不是维持生命的所需东西,而是肩负着某种崇高的使命,超越生物学意义的人性追求。人的精神存在恰恰在于能超越一切自然性的束缚,意味着人有精神生命的感受力、敦厚的人性品质、深切的价值感、明晰的精神向度,有了这种真实的意义才是人的价值所在。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不是大自然的安排。人不仅要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还必须有精神上的自由追求,从而赋予人生以文化的或精神的内涵,而这种赋予,对人生而言无不具有创造的价值。正是因为这种价值,人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而实现其对真、善、美的追求,并在人生的坐标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确定其人格追求和人生发展的轨迹,把自己内心所崇尚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对象。

有的哲学家们认为,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但幸福是对人生与生活的体验与感受而言的,是最难定义的。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各有各的见解。崇明俊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当从人性的意义来体现,人之所以高于动物在于人拥有精神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人既有肉体,即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但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其人性内涵,必须充实其内在精神的生活,通过对人性本质的提升,提供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享受和幸福。

幸福是人生体验的精神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也关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评价。就一般而言,人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一切、实现自己最希望的一切视为幸福,如功名利禄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当一切外在东西苦苦追求而得到时,远不如想象的那样令人内心怦然。幸福主要是一种精神充实、内心愉悦的生命状态,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激越的人生满足感,此时人们会感受到生命在激荡、在陶醉,领略到生命精神的欢欣、鼓舞,审视到人性的擢升与完善,进而沉浸于无法言说的享受之中。因此,幸福的体验直接地包含着人对生命意义的肯定和评价,也就是感到自身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不管这种内在体验的时间或长或短,这种体验却总是指向生命的状态与过程乃至生命价值的体现程度。

然而在人生之中,矛盾、困惑、挫折、失败、痛苦与幸福是互为交织,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人生没有遭遇挫折、困惑、矛盾,甚至没有经历失败、痛苦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深刻体验,就不可能有生命意义受到撞击后所产生的心灵振荡,也就没有在心灵承受了极大的痛楚之后对幸福的深化理解。人生生命意义是生命精神的体现,对其无论是肯定还是怀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有精神的参与,就必有心灵触动,人生虽有痛苦却使生命富有生机盎然的紧张状态,这其实也是人生精神价值的所在。在人生的过程之中,不应该也不能排除不幸和苦难,完美的人生是由并不完美的过程所共同组成的。

对于个体而言,人生的价值表现是多方面的,要确立人生的价值,就必须认识自身价值的潜在可能性,从而做出合理判断与选择,给人生的目标与价值定位,从而找准人生的努力方向。认识到了自身的潜在能力,在人生中便有了发展的向度和理想目标,不至于在世界的喧嚣、社会的纷争和物质的追逐中迷失方向。也许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古代哲人特别强调:“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14】所以,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在人生过程中找到一个坐标点,从这个坐标点开始不断充实、丰富与完善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再到拓展、完善并超越自身的价值,这就是人生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这对于人生的审美追求也有重要意义。

当然要认识自身的价值也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柏拉图曾有“我们知道许多外部世界的知识,但我们却很难认识自己”的感慨,也道出认识自己是极其艰难的。认识自己之难,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多方面的因素。其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世界。人既是生物性的,又是社会的;既是内在的,又是外在的;既是统一的,又是变化着的。其二,对自身的认识有可能随情绪的变化,亦受环境及他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故在人的潜在的观念中,其理性的、现实的、可能的、偏见的、想象的、希望的、幻想的无不掺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而繁复的自己。认识自己在于把握自己,而不因为认识不到位而得出不适合自身发展的判断和结论。

认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确立有其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人总是在观照和认识了自己之后,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体认,并形成一系列关于自身的价值判断时,人才开始独立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和从事实践改造活动,从而开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认识和反省来观照自身,那么,自己内心的疑虑、不安和困惑便会沉潜于人的无意识之中,会一直纠缠和困扰人的一生,使人根本无暇关注对外部世界改造和对自我的完善与拓展,有时还会影响自身树立发展可能性的信心。其次,人类正是在自身的认识中发现自身的潜在能力,从而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最主要的是找准人生价值的取向,面对人生的多种可能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即就是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生命之域。更现实一点来看,就是顺应自己的天性和才质,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自己适合做的事,并且一心一意去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应当对人生的一切可能性,都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姿态。因为,这种进取之心是人的生命动力的源泉,这样不但会有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还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影响。并在人生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理想,使人生既有幻想、激情和理性,又有行健不息的人生精神,不断向前迈进。这样,在人生之中,就不会按照他人的评判来生活,失去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不会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的精神向度,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追求。

人的潜能虽然是无限的和多方面的,但由于人生时间和空间的有限,很多潜能,没有得到尝试,也没有去努力的加以发展,或是选择发展方向不恰当,使这些潜能都被湮没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一生未必要充当历史上的重要角色才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因为每个人的机遇不一样,时代不一样。而人生价值的确立,首先,是做一个正直的人、勤奋的人、智慧的人和审美的人;其次,是从时代发展、社会的需要以及每个人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个人潜在天赋可能性,喜欢从事的职业或工作,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其天赋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显出来,或为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或为家庭、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帮助,或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出最大的成就,以使这样的选择,不仅自己可以获得立人立业之本,不仅仅只是为了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和潜在可能性,同时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历史上的许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都是在人生追求中既注重自身的直接价值,也重视其间接的人生价值。对这一切,如果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在人生中便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追求,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勤奋、智慧和审美的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最大的价值和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指人对自己的欲望、目的、理想的追求获得了客观性的存在。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构成人类文明的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类创造历史,但这个创造历史的过程却是由每一个自我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完成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的自我欲望分为五个层次:一是促使人们追求吃、穿、住、行等生理满足欲求;二是促使人们追求稳定与秩序的依赖和保护的安全欲求;三是促使人们追求友谊、爱情和交往欲求;四是促使人们追求自尊和自强的尊重欲求;五是使人追求独立、自由、成功和完美的自我实现的欲求。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看人生价值,人生的最大价值是自我实现,即追求独立、自由、成功和完美的自我。所谓自我实现,还应该包括人性的完善、精神的自由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等,特别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与成就,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和对人性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本质的作用。所以,不论自我如何建构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理想,并依据这一理想去设计自己,总需要热情,需要努力,需要创造和孜孜不倦的现实追求。而在这个自觉的追求中,历史便在这样一个众多的自我的合力中获得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故而,人生所蕴涵的历史和社会的价值意义,正是在每个自我对人生的现实追求中生成并凝聚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自我实现的背后,科学地揭示了其中一个真理性的东西:推动人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不单纯是自我生存的需要,而且是对永无终止的自我完善之理想的追求。这个价值理想实现了,人便有了一个意义价值的自我存在,人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美好和有意义,人类社会也就因此而走向进步和完善。

在较低的层面上,自我是指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个人的生命本能,种种无意识的欲望、情绪、情感和体验;在较高的层面上,自我便是精神性的,它是个人自我创造的产物。康德是世界历史上的哲学巨人,是伟大的启蒙主义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一生是走向批判哲学之路的一生。他在其人生之路上遵循的是,不要按照牲畜的习惯追随前面的畜群,走的不是应当走的路,而是他人未走过的路。他向世人庄严宣布:“从现在起,倘若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声望与真理的发现相悖,人们也能够敢于大胆地认为它一文不值,并且除了知性的牵引之外,不服从任何其他的劝说。”【15】此外,他还强调:“我已经给自己标出了我要遵循的道路。我将踏上自己的征程,任何东西都不应阻碍我继续这一征程。”【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