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故乡,他乡

2008年7月2号周三

今天是我打工的第一天。去这种公司的人都是身着职业服饰、脸上浓妆艳抹的,像我这种穿着普通、素面朝天的小女孩模样的人绝对是另类。

打工的地方就在Atwater地区,枪击事件过去很多天了,我远远望见事发地附近还有市民自发送来的花束。我战战兢兢地按照地址来到公司楼下,像安保人员说明来意。公司在写字楼的五层,我看见有前厅、工作小隔间、会议室、打印复印室、还有茶水间。我的老板艾伦把我带到一个小隔间里。房间很小,比卫生间还小: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一本黄页、一部电话。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时间里我就成了骚扰电话制造者。我翻开黄页,找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就按照上面的号码打过去,然后照着事先准备好的广告词对着电话那头读一遍。有的人还能客气地听我读完以后婉拒我,有些直接就挂电话了。当然,黄页上的中文名字对应的并不完全是会说中文的人,有些是听不懂中文的,面对这些人我就读一段英文版的广告词。忙了一个晚上也没帮艾伦约到一个潜在客户。好不容易挨到下班时间我起身走出房间和正在前厅的艾伦打了声招呼就迫不及待地走了。都晚上九点钟了,公司前厅里的人还没有一丝下班的迹象,似乎有的人也在打着类似的电话。林琼告诉过我,这里工作的很多人是没有基本工资的,他们只有约到了顾客才能得到提成,提成就是他们所有的工资了。好在艾伦这两个月会付给我基本工资。

2008年7月3号周四

老妈来到我这里已经快10天了,她开始和我畅谈今后的日子怎么打算。这段日子我已经习惯了享受妈妈在生活上队我的各种照顾,好像又回到国内的家里一样。这个时候提到对于以后的打算可真让人扫兴。恰巧今天莉莉来我家看望我和妈妈。莉莉像个长辈似的极力鼓动我留在加拿大。申请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成功以后再回国的决定。莉莉说现在留学生太多了,回去就是个本科学历,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国内没有工作就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在加拿大生活压力要小很多,没有工作也饿不死。枫叶卡是给自己一份保障,也算是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至少也能为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在国内没有发展机会还能选择回到加拿大生活。她自己目前正在一边和法国籍的白人男友发展着感情一边跟他学法语,完全融入白人生活圈的样子。妈妈在加拿大期间没少通过网络和电话同她在加拿大和美国生活的各种老朋友老同学联系。他们都向妈妈说了好多加拿大的各种好处,从优美的自然环境,轻松的生活氛围,到完善的社会保障。在他们看来,我如果毕业了就回国太亏了,这边的福利可比国内好多了。大家都觉得留在国外多好多好的,我却并不这么认为。留学生在取得当地大学的学历之后找工作的话一般都是去专业对口的地方,在我就是银行,金融公司这样的单位,从事类似于我现在打工做的这些事。可是这并不是我喜欢的。为了能够待在国外,享受外国丰厚的福利,就去做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不愿意!

2008年7月6号周一

今天我去了公寓楼隔壁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询问移民的事项。当地有很多私人律师事务所都代理留学生办永久居民身份的事情。据说这些“移民律师”和移民局的人有“关系”,可以帮助申请者轻松快速地拿到枫叶卡。如果和“移民律师”签约的话他会教你如何通过移民面试,甚至会在面试当天陪同申请者一起面对面试官。移民律师口中申请魁北克省的永久居留证很容易。只需要证明两件事:一是正在当地找工作,二是正在学习法语并且能够用简单的法语与面试官交流。满足了这两点基本上就可以认定有能力在魁省生活下去。我需要做的事情很简单:一是在网上发放简历,二是报名参加一个至少三个月时长的全日制法语学习班。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律师去办。

尽管我不愿意留在国外,但是申请一个枫叶卡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所以我接纳了妈妈的意见,决定暂且不回国。

2008年7月10号周五

今天晚上我打完工回家遇到了刚刚下班的刘芸。她邀请我去她家里坐坐。她和室友合租,她住在房间。她的房间很大,却是又脏又乱,看来这个家伙打工打的根本没有功夫收拾房间了。我们俩互相把彼此当成朋友,也就不介意这些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坐下,我俩就聊了起来。她问了我打工的事情,因为刘芸准备以后也去那里打工。她说在快餐店里打工太累了,那边会轻松点儿。

后来我们聊到了正在国内享受假期的林琼。结果刘芸讲了好长一段故事,解决了我之前的所有疑问。林琼和刘芸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林琼已经上了大学。林琼很开心遇到了刘芸这样一个耿直的同乡小妹妹,刘芸也很庆幸有这么个亲密的前辈。可是没想到林琼突然生病了。那天她在家里突然吐血不至,正巧给原本过来玩的刘芸碰上了。刘芸边哭边把她送进了医院。病情十分严重,林琼当即进了手术室。后来刘芸帮忙联系了林琼的父母。之后林琼回国修养了两年又回来了。她的父母曾经在这里陪读过好一阵子。至于那个小瓶子装的注射液,是因为生病以后林琼胖了,爱美的她给自己搞来了瘦脸针。没想到我身边的这两个亲密的朋友经历过这么一段惊心动魄的事情,也难怪林琼和刘芸的关系非同一般了。

2008年8月8号周五

BJ奥运来了,加拿大时间和BJ时间刚好差了整整12个小时。国内的爸爸晚上躺在卧室里看。我和妈妈同一时间在蒙特利尔的早上看。张艺谋导演的这场开幕式果然是精彩。身在国外的我们看着是更感自豪啊!“搞这种东西还是咱们中国人擅长。你看上次加拿大国庆日游行,稀稀拉拉几个人,一点儿气势都没有!”妈妈说。

2008年8月14号周四?

今天晚上刚好电视里在直播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国队的六个小姑娘不负众望,首次夺冠,创造历史。这场比赛主要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较量,可能也正因此加拿大的电视台才会转播吧。陈菲平衡木上掉下来的时候我们扼腕叹息,随后美国队长的掉木又让我们重燃希望。后来在最后一项自由体操中,美国队长再次失误直接躺在了地板上,我兴奋地跳起来。最后成绩出来的时候,六朵金花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而我似乎听到这栋楼里也传来了欢呼的声音。一定还有中国人也在看比赛吧。

2008年8月12号周二

BJ奥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上课时同学见到我,都对我竖起大拇指,夸中国人真棒!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可是晚上在电视里,我却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当地电视台报道了林妙可假唱的事情。

我记得那天看开幕式直播的时候,林妙可唱歌的时候当时的解说是这样说的:“多么了不起的9岁小女孩啊!”才几天的时间他们的态度突变,挖出了假唱事件:“据说现场的歌声来自以另一个小女孩,那个女孩被认为长得不够漂亮......”

当地同学对我这个中国人竖起大拇指是真诚的,而议论林妙可假唱事件的事情也的确存在。老外对中国的态度到底是褒还是贬呢?

2008年8月14号周四

旅游课上的纪录片已经放到第三次了,可是我和刘芸的笔记本上连一页都还没有记满。听力真是我们永远的痛啊!距离学期结束已经越来越近了,我们必须要想办法多看几遍这两部纪录片。于是我和刘芸问老师可否把DVD借我们看几天。结果老师拒绝了我们。其实不难理解,别的同学都是只有上课时间看的,凭什么我们俩要搞特殊化呢。毕业就在前方,而这通往毕业之门的最后一步咋就那么困难呢?这个时候我妈建议我再次联系汪阿姨。一来她曾经帮助过我,二来她之前在国内的时候在电影行业里工作过,说不定能有帮助。妈妈的提议果然奏效了。汪阿姨说像我们正看的这种纪录片有可能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找到。得到了汪阿姨的建议我立刻上网查了一下。汪阿姨嘴里那个很官方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简称NFB。NFB分为英语、法语两个系统,英语系统总部就设在蒙特利尔!我赶紧打电话给刘芸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我和刘芸相约明天一早就去NFB英文系统总部。

2008年8月15日周五

NFB英文系统总部并不太远,搭地铁很快就到了。而这个地铁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Berri-UQAM站。这里是市中心的远端,现代化高楼大厦要少些,倒是有些“北美巴黎”的浪漫气质。我们按照网上查到的地址顺利找到了目的地。虽然是个国家级的机构,门面却十分低调。大厅里黑黑的,冷气开的很足,凉飕飕的。这让我想起了两年前美术课的第一课。站在服务台前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小伙子,我想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的头一批客人会是两个英文都说不太利索的中国女学生吧。一切很顺利,我们拿到了VCD碟片,并且可以借一周。我和刘芸对着小伙子千恩万谢,开心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朵根了。

2008年8月16日周六

我们各自把碟片拷贝了一份在电脑里,就成功了一半了。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看啦。我们本想互通有无的,可是根本没用,她听懂的我也听懂了,她听不懂的我也不懂。我妈也凑过来和我们一块儿看起来。这是真正的“三个臭皮匠”啊!妈妈又一次扮演了军师的角色,她建议我根据词的发音去词典上查,还真查出来了几个。

2008年8月17日周日

上午我和刘芸约好在图书馆看片子。听一句就写下来,像听写一样。一遇到听不懂的句子就反复听。可是无论我们重复多少次那个句子还是不懂。我们是多么渴望英文字幕啊,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到底说的是哪些词了,哪怕是中文字幕也好啊!我们果断地决定还是分开来各自看各自的,然后再一块写作业。

下午我专攻Postcard of Canada。片子题目的字面意思是加拿大名片,不过这个片子绝对不是简单的景点介绍片。片子里讲到了加拿大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看的遍数多了,我不知不觉地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起这部纪录片。这样一个严肃题材的片子却被拍得很有意思:历史图景与现代风光交替出现,语言幽默风趣,旁白与视频图像配合的天衣无缝。

在这个片子结尾部分响起了加拿大国歌的旋律。我之前从没听过加拿大国歌。第一次听到加拿大国歌,我被惊艳到的了。真的很好听啊,有一种圣歌的感觉。片子结束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感动。这已经是我在加拿大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了,自己已经悄悄地和这个国家产生了感情。

2008年8月18日周一

今天我花了一晚上的时间看第二部纪录片The longest road。和另一部片子Postcard of Canada不一样,这部片子没有书面化的旁白。片子的脉络很清晰,一个穿得像僧人一样的光头老外花了215天沿着加拿大国家公路徒步从西部走到了东部,沿路遇到了很多人,并听他们讲了各自的故事。这些片中的被采访者回忆的往事都与这条加拿大公路有关。他们中有的是当年亲自修建这条贯穿加拿大全境的公路的筑路工人,有带着九个孩子开着私家车从最西边的BC省前往东部省份探亲的夫妻二人,有骑马从蒙特利尔去温哥华的一家人,有顽强抗击病魔的年轻男孩,他用一条假肢坚持在加拿大公路上跑步,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从西部到东部,随着僧人不断前进的脚步,加拿大版图像一把扇子一样展开。The longest road,一条最长的路。一个个普通的加拿大人用自己漫长的人生之路连接着加拿大版图的每一块,共同谱写着加拿大的历史。

由于这部片子的声音来源全部都是各种采访,没有复杂的句式和生僻的用词,再加上图像的配合,听起来也相对轻松。

2008年8月19日周二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用中文组织好了报告的语言。从中文翻译成英文我没有选择一句一句地翻,而是先把这些中文“翻译”成一种“英文式的中文”,再翻译成英文。这招是我在修中国当代文学的时候自创的,还挺管用。

今天好开心啊。头疼了一个学期的作业终于完成了!

2008年8月25日周一

今天我去一个语言培训机构报名参加法语培训。这个语言培训机构和C大的语言学校的性质不同,它是纯商业性质的,相对独立,并不隶属于任何像大学这样的公共机构。就连交学费也是商业气息十足的,我交的学费也可以参加“活动”:我交了一份学费,但是可以选择上不同时间段的两个班级的课程。

2008年8月27日周三

成功修完了大学里所有的课程,我和老妈一块儿游玩了魁北克城。虽说有着北美巴黎之称的蒙特利尔是魁北克省最大的城市,但是要想真正地在加拿大体会到法国风情就不得不去魁北克城了。我们在唐人街报了一个一日团,跟着旅游大巴去的。

法国和英国之间对“魁北克”这块地方的争夺持续了百年。虽然最终英国获得了主权,但是法国的影响一直占主导地位。全城分新区和老区两部分。老城区仍保有18世纪时法国城市的风貌。老城有一处墙壁,上面栩栩如生地画着一副街道的图景,画上的人和物是一比一的比例,游客站在这幅画前面会有一种融入其中的感觉。大家纷纷在这堵有意思的墙前驻足留影。我们还参观了魁北克城的地标性建筑:古堡大酒店(Chateau Frontenac)。我和妈妈绕着这座外表形似童话城堡的大酒店转了许久,从各个角度留影。参观完了,我和妈妈坐在大酒店后的一处草坪上休息。我们的头顶是碧蓝的天空,脚下是青葱的绿草,周围几乎没有什么人。妈妈感叹到这样的惬意也只有在国外才能享受到了。

2008年8月29日周六

妈妈后天就要回国了。我和今天和妈妈一起去了温哥华,两天后妈妈将在这里启程回国。我和妈妈住在她的一个老同学家里。他们夫妻二人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潮的时候出国的,如今也都在国外混的不错。今天中午飞机抵达温哥华以后妈妈的老同学就先把我们从机场带到了一家中国餐馆。这家中餐馆在一个大的华人购物中心内,购物中心里有不少中国人,有很多店铺都挂着中文的招牌。在温哥华华人群体已经很成气候了,有不少区域已经成了华人区了,在这些区域里你根本就感觉不到是在国外。

从餐馆里出来我们就到了妈妈老同学家里。他家住在一栋大公寓里,他们替我和妈妈在底楼开了一间标准间。这个公寓大楼和林琼住的那栋是一样的,楼上是长期住户,楼下几层用作宾馆。这样的安排还真是蛮好的,既不用担心住在别人家里的诸多不便也有了充分的自由。我们稍事休息就开始了下午的活动。

下午我们驱车前往了UBC大学,中文全称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这所大学不仅是温哥华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又称卑诗省)最好的大学,堪称是全北美最好的大学之一。UBC果然是大呀,与其说是大学校园不如说是一座巨大的公园,这所紧靠大西洋的大学既有优美的景色也有漂亮的楼宇。

2008年8月30日周日

今天我和妈妈跟着一个当地的华人旅游团去了维多利亚市旅游。导游,同时也是司机的三十几岁小伙子看上去活力十足。他边开车边拿着高音喇叭向我们介绍维多利亚市是位于温哥华岛最南端的一个都会,为卑诗省之首府,也是一个充满英国色彩的城市。真有意思,刚刚去了“法国”,又要去“英国”了。

维多利亚市是莉莉之前的男朋友闫伟刚来加拿大时待过的地方。那个时候就听闫伟说过,维多利亚市不是个适合学习的地方,因为它实在是太美了。果然,这座港口城市的确美不胜收。光是吹着海风,看看各色游船,听着海鸥叫唤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了。

我们参观了有百年历史之久的布沙尔花园(The Butchart gardens)。能说会道的导游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这个私家花园的动听故事:罗伯特·皮姆·布查特和夫人在本世纪初来到维多利亚,他们先是在这里建立了水泥厂,之后因为一个偶然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大花园。两位老人走后布查特的儿女承担了管理和整修花园的任务。现在布沙尔花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之一。花园很大很美,关于花园的这个故事更是美丽动人。

返程的时候我们的旅游车经过了横加国道(加拿大一号公路)的起点。这正是我最后一个学期选修的旅游课上,那个我反复看了无数遍的纪录里提到的Trans Canada!据说这条公路是地球上最长的公路。难怪那个片子的题目叫做:The longest road了!如果不是修这门课,没看过这部纪录片,我就不会为这两处“一带而过”的景点而欣喜若狂了。

2008年8月31日周一

早上妈妈老同学一家人请我们在一家香港人开的早茶店里吃了早中饭。随后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机场,先把她送上去上海的飞机,我自己再去国内航班处等着去蒙特利尔的飞机。我坐在候机区里干等着,脑子里满满都是过去两个月和妈妈在一起的一幕幕:妈妈来到加拿大两个月了,她替我做饭洗衣服,还在我功课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尽办法帮助我,临走的时候还怕我不好好吃饭,给我做了很多饺子,冰箱的冷冻箱里一大半的空间都被占据了。我们母女俩一起看奥运,一起看碟片,一起逛街,一起分享着我们分开时发生的各种事.........

伤感始终笼罩着这一天。晚上我孤零零地回到我的小屋了。小屋里,妈妈安装好的两张小床和冰箱里我们一起包的速冻饺子安静地等我回来。我真的恨不得今天跟妈妈一块儿坐上回家的飞机。如果我也能像雨晴那样一毕业就回国该多好啊!可是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不能任性。我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为了一个更可靠的未来,再次经受离别之苦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