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庄小学有一个惯例: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周所有教师轮流讲课,领导给这种模式起名叫《公开课》。听课人按组参加,领导班子全员参加。大致分为班任组(语文、数学)、英语组、体育组、音乐组,其他专科为一组。各组要评出优胜教师,然后领导班子再根据情况,让几名优胜教师搞教研课或观摩课。教研课就是通过老师讲课,全体听课老师坐下来讨论这节课的优点在哪里,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确定下一步教学的发展方向。而观摩课就是已经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们学习,争取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好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和普及。
每到讲课的时间段,老师们都是尽其所能,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年轻教师,他们接受新事物快,会做课件,对一体机的使用程度不亚于使用手机。老教师就不行了,一体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陌生人,得慢慢研究,学着使用。
习惯了用粉笔在黑板上讲课的老教师,一到讲课评比就头疼。本来寻思把机会留给年轻教师,就用白板和墨笔讲课,方法老旧一些,但能够运用自如,不至于中途卡壳。但总这样做又显得对工作不重视,怕领导有想法。
本来以为这样的活动一次过后,也就恢复常态。没想到每学期都这样做,老教师的紧迫感就来了。人人都有自尊心,更何况搞教育多年的老教师呢?他们也开始研究、运用一体机,学着做课件。二年之后,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用一体机讲课了。只不过老教师运用一体机生疏一些,操作简单一些。不像年轻教师,能熟练运用一体机教学写字,一体机写字的过程中起笔、运笔一目了然,就连读音和字的结构都讲得明明白白。画几何图形更是快速而标准——我们不能不赞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超,这也是老教师必须接受的新生事物。
讲课时间基本都是安排在四五六节课,上午一节,下午两节课。班主任的工作量大,事务性工作也多,他们的上课时间课基本上都安排在一二三节课去上,下午听课不耽误上课。有个别碰车情况,老师们就自行串一节课。教导主任早已把计划、方案、讲课时间等一系列工作安排稳妥。虽然这项活动参与的人多,但进行得有条不紊。
由于村小都已经合并到镇上,所以多数班主任都是全镇教学中的佼佼者。二十八个班主任竞争三五个优胜者,难度还是很大的。讲课在有序的进行,听课人在做着听课记录。
听课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看到老师的才华以及教学艺术是怎样展现出来,听课人可以学到更好的教学方法,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老教师刘明天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体机打开,那浑厚的朗读声立刻把人们带到那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一个个故事情景在一体机的画面中展现出来。根本不用详细讲解小女孩儿的贫苦生活和悲惨遭遇,屏幕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朗读完毕,刘明天老师用低沉的声音问同学们:“小女孩儿一共出现了几次幻觉?”
由于屏幕的画面非常清晰,孩子们纷纷发言,把小女孩儿的五次幻觉讲得清清楚楚。老师们不得不赞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先进性。但到总结的时候,五次幻觉的顺序弄反了,是孩子们给做的纠正。
李牧的教学水平确实是很高。他曾经在全镇教学研讨会上做过两次公开课,都受到了老师好的好评。年近五十的李牧有些想法:自己年岁大了,把机会留给年轻教师吧!年轻教师接手新生事物、新的教学方法快。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美好希望在年轻教师。
到了中心小学,两次公开课过后,领导开会总结时没有点名的批评了李牧,认为他教学方法陈旧,没有转变教学观念。
李牧生性要强,不想让领导批评,也不想给领导找麻烦。所以,第三次公开课教学,他真的用心了。
他讲的是传统课文《桂林山水》。他利用一体机,随时把桂林山水的画面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学和山水画面中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所有老师没有想到的是,李牧老师微笑着问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那篇课文?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桂林山水。李牧随手板书,先写“桂林”两个字,然后在这个词的后面上下分支两条斜线,上一条斜线的后面写“山”,下一条斜线的后面写“水”。就这一个简单的板书课题,打破了多年来先把课题工工整整的现在黑板上方的传统。
更让老师们没想到的是,李老师板书先写的是山,也就从“山”开始讲解。孩子们在欣赏图画、语言文字中寻找到桂林的山:奇、秀、险。
随后,李牧略有所思的说:既然桂林的山:奇秀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然后引导孩子们朗读课文。在孩子们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无论领导还是老师都频频点头,赞叹孩子们的朗读水平。
通过孩子们的合作学习,总结出桂林的水:净、清、绿。通过引导,孩子们知道作者紧扣主题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李牧老师看着孩子们天真的面庞,略有所思的问到: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说桂林山水怎么样?孩子们:桂林山水甲天下。李牧:文章的结尾怎么说?学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李牧抓住准机,告诉孩子们:这两句话都是总述桂林山水的美,中间两段是分别叙述桂林山水的美。这样的文章结构是典型的:“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结构形式。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借鉴和运用。
根据李牧的讲解过程,指名朗读课文,孩子们发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顺序颠倒了。仔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意义完全没有变化。通过孩子们的探究,发现:作者的观察顺序是从近到远;老师的观察顺叙是从远到近,表达的思想没有改变。
最后孩子们总结出:作者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体现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李牧:如果孩子们仔细阅读课文,把山、水两个自然段颠倒过来,你会发现整篇文章的写作艺术会大打折扣。原因在哪里?课后同学们坐在一起探讨一下,把你们的理解汇报给老师。
李牧: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风景美不胜收。屏幕展现:黄河、泰山、九寨沟、大草原、神农架、长白山天池……
希望我的学生用你的真心去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平常的一节课,在老师和孩子们依依不舍的氛围中结束。当李牧走出教室的时候,赵大校长就在教室的门口等候着李牧:这节课讲得太好了。孩子们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出来的。
听了赵校长的话,李牧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孩子们的四大能力。为了考试成绩,老师们都直奔主题——成绩第一。
为了追求成绩,造成高分低能,那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