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同贲在凉州拖了两个多月,终于回来了。
雍王妃看见他肩膀下空荡荡的衣袖顿时掩面而泣。
四个士兵抬了个被军旗盖住的担子上来,里面盖着小石崖下惨死的将士们的遗体。
当初叛军将小石崖下突围的将士尽数剿杀,并且一把火烧了他们的遗体。据说小石崖下的火烧了三天三天,直到第四天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才浇灭。后来杨同贲去替将士们收尸时,那里只有一片废土,目光所见唯有焦黑的乱石。整个山谷就像小石崖被烧焦的断臂。
杨同贲一把土一把土从地上将将士们的遗体收集起来,直到最后眼泪将焦土打湿,兄弟们的音容再也无法恢复。
皇帝追封了这些战死的英灵,命人妥善抚恤其家小,兄弟同死者享三倍抚恤金。这是活着的人唯一能为他们做的。
雍王妃抬起朦胧泪眼,看到躲在杨同贲身后的杨永希和杨永竹,两个孩子脸上挂着惶恐与不安,黝黑的皮肤下只有眼睛是澄亮的。她与杨同贲不愧是夫妻,心有灵犀,立马替杨同贲向皇帝求情,
“陛下,这两个孩子是随军遗属,臣妾恳请陛下给他们名分,让他们能在都中平平安安地长大。”
皇帝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看了看杨同喜。此时的杨同喜盯着两个孩子正出神。
在某处广袤的草原上,该有这么一对兄弟在无忧无虑地纵马逐鹰。
她感受到皇帝的目光,立马收回思绪,说道:
“我看哥哥已经拿了主意,爹你就不妨成全他们,赐封个伯爵,将来也是二人的依靠。”
她这句话将杨永霖的位置摘去了,似乎暗示过继的孩子终究无法依靠。
皇帝终于还是答应下来。
王妃夫妇千恩万谢,带着孩子离开,杨同喜却没有走。
“怎么,好不容易盼你哥回来了,你不去和他们聚一聚?”
皇帝这句话也将自己的位置摘去了,或许在他看来他与子女并不能相互陪伴。
杨同喜勉强笑了笑,说道:
“我对不起我哥……就不去碍眼了……”
皇帝张了张嘴,终究说不出安慰的话。他犹豫好久才问:
“周子松何时能回来呢?”
“谁?”杨同喜后知后觉,“他啊……他应该会随霖儿回国的队伍一起回来吧。”
父女二人再次陷入沉默。
他们谁都不想先开口,涉及那件棘手的事。
不过事情不是他们不说就可以回避的,使团的人再次进宫了。
皇帝抬眼看杨同喜,眼神询问她要不要一起。他似乎是听到宫外的风声,觉得使团几次三番求见杨同喜无果,还闹了不少麻烦,既然如此不如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见一面,省得再生事端。
这次觐见的使臣分别是稚依手下最信任的三个将军,刀木衣、吞佤、及及阿克。在杨同喜看来,这三个人还有更深层的身份。
刀木衣的母亲是稚依的乳母,他和稚依情同手足,稚依的伴妃是刀木衣的妻妹。可以说他们两个人是绝对的利益共同体。
吞佤的祖父和稚依的父亲是堂兄弟,他一度是他那一辈唯一的男丁,本来老吞佤以为他的孙子会继承王位,谁知王后老蚌生珠生下继承人,吞佤从此与王位无缘。稚依占了本来属于吞佤的王位,但是二人的关系看起来亲密无间,其中值得推敲。
及及阿克来自桑棠部长老家族,虽然世代富贵却没出过什么太有出息的子孙,直到杨同喜嫁过去想要培养自己的心腹,所以率先任用了远离王权的及及阿克。杨同喜离开后及及阿克在稚依身边的地位反而越来越高,风头一度盖过吞佤,据说他马上要被封为桑棠部大国师。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当街闹事的人是吞佤,后来在郊外大宅秘密会见杨同喜的却是及及阿克。
三人见到杨同喜的表情可谓各有不同。
最高兴的是及及阿克,他一激动就当着皇帝的面给杨同喜行桑棠部的顿足礼。这个礼仪的由来是桑棠部祖先马背打天下,双足不着地,若要着地一定是为了向尊贵的人表达敬意。
眼里闪烁精光的是吞佤,他看杨同喜就如同野兽窥视世外桃源,不仅仅是对猎物垂涎三尺,更是对权利的渴望。或许吞佤的心里一直认为杨同喜是稚依王权上的瑰宝,谁掌握这枚瑰宝谁就掌握了权柄。
刀木衣的表情最复杂,一点点欢喜、一点点敬重、一点点诧异以及莫大的警惕。他不修边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细腻谨慎的心,他不仅仅因为妻妹而敌视杨同喜,更因为杨同喜难以捉摸的计谋而不安。
“三位使臣今日来所谓何事呢?”
皇帝问道。
吞佤站出来回答:
“陈国皇帝陛下,您在前几次朝会上一直都在询问我们王的真实意见,似乎不太信任我们的传达。我们的王有心促成两国友谊,故而决定亲自来拜访您,请您予以招待。”
皇帝“哦”了一声,不动声色地给了何友全一个眼神。
刀木衣继续道:
“听闻陈国有个传统节日叫中秋节,我们桑棠部在那天也有个节日叫望月节,如果时机得当,我们希望能参加陈国国都的中秋盛宴。”
“中秋节……”皇帝笑了笑,“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你们的王赶得上吗?”
几人胸有成竹道:
“必然赶得上。”
或许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及及阿克补充道:
“我们桑棠部有骏马彩鬃,一日可行千里,与贵国的千里马相比不相上下,我们的王会骑着彩鬃宝马如期而至。”
他们还拿请求的眼神看杨同喜,似乎指望她帮忙说话。杨同喜默默别过脸,不言不语。
皇帝假装思考,其实一直在观察三人和杨同喜的动静,既然这边避嫌得这么明显他也没什么好试探的了,爽快地答应了三人的请求。
此时何友全不知从哪里出去了又回来,朝皇帝比了个约定的手势。
打发走三人后,皇帝把何友全叫到身边。何友全告诉他,据报稚依已经进入京畿地带。
皇帝似有嘲弄,看向杨同喜,
“这彩鬃行千里?”
杨同喜莞尔,
“智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