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琼林宴

“臣、姜塬,谢陛下恩典。”

姜塬闻言,面容止不住的露出高兴,他不是没想过进士第一的头衔,只是这状元不是他想要就能要的东西。

赵祯又没问过他缺什么赏赐,哪能轻易的开口索要?

今日一看,不枉费他调理龙体的一番苦心了。

连中三元,绝对能在史书留下浓墨的一笔。

“汝要戒骄戒躁,不可迷失了心智。”

赵祯还是特意提醒姜塬一下,别那么快沉沦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

不是不能享受美人金钱,至少当下不行,否则他钦点的状元快速沦为恶官,会啪啪啪的打脸。

姜塬当即回应,说道,“臣谨遵圣上教诲。”

宋庠内心暗想,姜塬年少成名,不久的将来怕是目无尊长、野心兹生做出欺上瞒下的勾当来。

届时挑战到官家的敏感线,御史台的官员天天参死你。

不过按照本朝惯例,进士一旦授官,就会外放出去当亲民官,姜塬离京之后自然而然的跟官家疏离远。

相应的加大阻止范仲淹回京。

同时宋庠还有一个不好的预感,官家可能会强行把人留在京师任职。

宋庠想的没错,赵祯暂时不愿姜塬外放出去,禁苑的九位嫔妃临盆在即,非常需要一名神医坐镇,用来应对突发情况。

退一万步讲,如果全部嫔妃生的都是公主,赵祯肯定要继续耕耘,直到诞下一名皇子为止。

这期间要仰赖姜塬出手巩固他的龙体,避免身子快速变虚弱了。

赵祯岁数不小了,哪能像年轻时候天天玩女色?多搞几天在处理扎子时候,就会有疲惫感。

吃不消的了!

东华门门外。

此刻聚集着不少的老百姓,今日是唱名日,他们也想知道谁被官家御笔钦点状元郎,所以抱着看热闹心态围观。

宫门下除了禁军看守,另设红布高台,官员站在上面跟着唱名。

人群的前面,窦素娥捏着拳头,心情非常紧张,期盼着姜塬高中进士,她看中的如意郎君没有问题。

“素娥姐,我们待了那么久还没听到主君的唱名,会不会……”

不是乔筠想泼冷水,而是要做最坏的打算。

邢妙琴斥骂她一声,“白眼狼,谁都有可能会落选,唯独主君绝不会被官家黜落。”

“騷蹄子,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乔筠不是吃亏的主,马上反击回去。

窦素娥花容一沉,嗓音严厉道,“住嘴,在外面这德行,你们是想丢掉主君的脸面不成?”

她在琴棋书画、以色侍人多个方面确实比不过邢妙琴和乔筠,但是手上握有后院的管家权啊!

训斥两个从宫城出来的人,完全不带虚怕。

除非她们脱离姜宅,那就不归窦素娥管了。

两女脸色虽然不好看,却也停止了争斗。

邢妙琴芳心暗暗忖道,等她俘获姜塬的心,必定要在窦素娥面前耀武扬威的神气一回。

怎么说她也服侍过圣人,哪能轮得到一个平民丫头骑在她头上?

乔筠内心虽有不服,想的更多却是如何回到大内宫城,明知希望不大,依旧没有放弃。

“诸位,癸巳年贡举的延魁已经由官家亲自唱名,他就是连中开封府解元和省元的姜塬。”

高台之上的官员,卖力的大声喊出。

“太好了,固之兄连中三元。”

晏几道混在人群里,听闻过后神情激动,他没有受邀入宫观礼,所以无法第一时间知晓。

“老天保佑,主君被点为进士第一了。”邢妙琴发自内心的欢喜,她往后命运跟姜塬紧紧的关联,脸蛋上的笑容并无作假。

乔筠微微蹙眉,不知她在想着什么,然后娇躯瞬间被人抱住,还和邢妙琴撞在一起。

野蛮的女人,手劲这么大。

自然是窦素娥喜极而泣,情不自禁的搂抱住邢妙琴和乔筠,与她们分享喜事。

“走,我们回宅子准备丰盛的菜肴,等小郎君归来庆祝。”

唱名日之后则是琼林宴、释褐、状元跨马游街,一日看尽开封花。

国子监拜先贤,礼部贡院继续吃吃喝喝。

朝廷传旨姜塬的户籍地,命令地方官员修建状元牌坊。

文散官和本官阶,名次越往前定下的时间越快,三个月、半年之内都有可能。

名次靠后的进士,则是长达一年之久。

差遣的职事更不用说了,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官员空缺出来,休想去地方赴任。

最长能拉到三年的时间。

翌日,黄昏之后。

城外的琼林苑。

由御厨亲手炮制的状元宴,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包含了天上飞、水里游、地上跑,一桌子的菜肴价格,能让普通老百姓面容惊恐。

宋庠主持今晚的琼林宴,以示朝廷看重读书人,另有不少的朝廷命官参与,想着看中某个进士,与之进行联姻之类的拉拢关系。

入宴之前,会先给中榜的考生释褐,发放象征入仕的官服、官靴、笏板,表示你们已经脱下平民的服饰已经当官了。

“姜状元,这是官家赐下金花,你先戴上吧。”

内侍谭睿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走来,主动打开,里面放置一朵鎏金花饰。

状元簪金花,其余的进士簪芍药、牡丹。

“有劳了!”

姜塬客气的说一声,随后自行佩戴上金花。

入乡随俗,你在北宋当文人不簪花,那就是一个异类。

谭睿微笑的回应,“姜状元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易近人。”

三元及第、皇恩浩荡,试问有几个人能保持心态?

姜塬不语,只是笑了笑,旋即赶赴琼林苑主殿。

“姜延魁请留步!”

“敢问兄台大名?”

眼前人的相貌颇为陌生,姜塬敢肯定他不认识对方,却是见过。

“在下郑獬,唱名时不及姜延魁的才华,所以得官家点为进士第二名。”

郑獬态度良好的作揖。

进士第二名,就是他入仕的资格,同时也是广交风云人物的根基。

姜塬礼貌的回应,“郑兄不必妄自菲薄,进士第二名已经让诸多学子望尘莫及了。”

北宋时期有状元的外号,像榜眼探花要在南宋时期才规定下来。

进士第一、二,反倒是常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