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扔进开封府衙门
- 大宋宰执:从挽救范仲淹开始
- 我不懂网文
- 2069字
- 2025-06-23 01:53:56
皇祐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政事堂。
陈执中穿着一袭紫袍缓步走进,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如从前,所以显得像蜗牛一样。
“陈相…”
“陈相吃过早饭没有…”
路过的两名绯服官员,热情的朝人作揖。
陈执中停下身影回应一声,刚想继续走着,却见到杨怀敏大步流星的走来,心想许是官家有旨意。
这天色还早着很,有什么事情那么着急?
“杨副都知…”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在政事堂门口碰见陈相,那能少走好几步路呢。”
杨怀敏身后领着五六名内侍,气势上颇为不凡。
陈执中礼貌性的笑了笑,说道,“一大早的官家有什么旨意下达政事堂?”
“也就是小事一桩,今日办好癸巳年延魁的官职而已。”杨怀敏轻描淡写的说道。
只是给姜塬注授官职,快速走一走流程,事情就搞定了。
完全一句话的事。
陈执中神情保持不变,他知道官家很急,没想到也太急了点,不但让杨怀敏赶早的来,还要在一天之内注授好属于状元郎的本官阶。
北宋初期,状元郎基本都会擢为从六品下的将作监丞,大理评事偶尔也在选择之内。
“除了给姜塬授官职,官家另外有提到什么吗?”
“没了,官家只是让政事堂今日办妥此事,其他只字未提。”
杨怀敏完成差事,顺道打个招呼就带人离去了。
陈执中在原地沉默片刻,被人提醒后,方才走去后堂。
富弼与宋庠两人已经批注着扎子,看着非常的勤快。
三人互相寒暄一声。
陈执中没有第一时间触碰案几上的扎子,反而开口道,
“富相、宋相,老夫与你们商量一件事情。”
“陈相有事尽管直言。”
富弼不假思索的回应。
宋庠附和一声,表示俺也一样。
陈执中说道,“刚才在外面老夫遇到杨怀敏,他带着官家的旨意,让政事堂在日落之前把今科状元的官职注授好……”
话音戛然而止,后面带着留白。
本官阶没问题,就是差遣的职事需要再三斟酌。
按照本朝规定,凡是登榜进士都会下放到州县履职,名次优秀的进士基本会担任一州的通判,差的签署某军判官。
姜塬既然是进士第一,标配肯定是擢将作监丞、通判雄级的州城。
宋朝州城划分七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雄、望、紧、上、中、中下、下。
如都督州、节度州、观察州、防御州、团练州、刺史州,最后由军、监较大者充为下州。
状元保底去通判杭州、苏州富庶之地,也是够资格的了。
只是姜塬在官家的份量,他陈执中岂能不知道?
官家明旨留人,他照办就是了,坏就坏在,没明说啊。
进士下州县积攒治理经验,自太祖开国以来已经形成铁律了。
显然官家不愿担负骂名,让政事堂去背锅。
富弼宋庠两人多少听出话外音。
“那就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去办,先把姜塬通判近点的州城,过个半年时间再调入京师吧。”
富弼此举考虑到朝廷与官家感受,但是眼里又不希望完全破坏法度。
如果姜塬不是有惊世的岐黄之术获取泼天功劳,那他就是一个寻常的侥幸之官。
宋庠素来知晓富弼的性格,以实务著称,当即见缝插针说道,
“不可,富相此言不妥,老夫认为姜塬应该留在京师任职,这关乎到官家的皇嗣,破例也是情有可原。”
“姜塬医术是很厉害,可他才十五岁,与当官完全是两回事。”
富弼据理力争的说道。
他相信姜塬能妙手回春,却不相信能把官当好,此刻不去历练一番,更待何时?
宋庠知晓他踩到富弼反感的底线,火上浇油说道,“比起当官来说,皇嗣容不得半点马虎,富相这是置官家于不顾吗?”
“咳,商量个官职,何必闹那么大?”
陈执中出言调和两人的火气,接着说道,“你们出意见,不必再争执了。”
“通判郑州,两地来回也十分的方便,有急事能让姜塬急速回京,最快半年时间把人调入京师。”
富弼坚持自身的意见说道。
陈执中微微颔首,说道,“富相这个法子的平衡性好,不失为一个选择。”
“老夫的意思,应该诏试姜塬入秘阁,它虽然属于清要之地,却是诸多馆阁里排行最末,兼顾贴职与差遣双重因素,又处于大内宫城之内当值,完美符合官家的需求。”
宋庠此招直接把人捧到高处,没出京任职就进入馆阁,本朝哪有先例?
官家和朝廷再器重某位进士,也要把人下放一段时间,过个一两年才会诏试馆职。
“宋相言中之意也有道理,禁苑里怀孕的嫔妃关乎大宋江山未来。”
陈执中又点了点头,赞同对方的意思。
“宋相这是没把朝堂法度放在眼里?”富弼语气冷然说道。
今日开了先例,往后又如何制止。
状元全无半点治理能力,纯属浪费人才。
宋庠不客气的回应,“不敢,老夫一片赤诚之心,全是为了官家着想。”
“好一个赤诚之心,都这岁数了也不害臊。”富弼脸庞带着嘲讽说道。
宋庠一个儒雅之人,官途又顺,何曾被人这般骂过,当即气得脸色涨红。
“那折中吧,将作监丞不变,留在开封府衙门权发遣司录参军事,正好包拯权知开封府,他嫉恶如仇、为官清廉,治下严格,姜塬在包拯手下当差,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陈执中经过他们两人的争吵,也摸一点思路。
开封府司录参军事通签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公事及府司、左右军巡院刑狱公事,可谓是权力极重。
某些时候姜塬代表官家,正好不能落了圣上的面子。
权知代表官员不够资格担任某份差遣,权发遣更是说明官员的资历和经验远远不符合标准。
京师脚下,外加包拯治官的态度,扔姜塬入开封府磨练治理能力,应该不会出差错。
怎么说姜塬也是深受皇恩、连中三元的人,差遣安排太低官家不满意咋办?
宋庠闻言,说道,“老夫素知包拯的人品,此举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