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两肋插刀

张克南没好气道:“你还是这样,一股书生气,脾气真犟。

还加价,还去草原,你知道你这样要浪费多少钱和时间吗?

而且你有没想过,人家其实并不在乎这批瓜子能卖什么价。

卖再高的价,也是公家的钱。

人家在乎的是,他能有什么好处。

要么是你欠他一个很大的人情,要么是现在就给他好处。

你是愿意给好处,还是愿意欠人情?”

高加林想了想道:“那我就更不能惯着他了,本来是互惠互利的事,他偏要索要好处。

这次给了,下次是不是还要给?”

“下次的事情下次再说,这次是不能少的。

你又不是不知道,粮食系统的单位有多牛气,是万万不能得罪的。

就算这次是互惠互利,你能保证下次求不到他吗?

而且你这次跟杨所长就算认识了,有了交情,多来往几次,以后要办什么事就简单了。”

见高加林不说话,张克南又忍不住摇头道:“你不要太犟了,我真是有点不太理解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做生意,或者求人办事的,哪有不送礼拉关系的?

就这,多少人想拉关系,还没这门路呢!”

高加林突然想起两句台词——“挣钱嘛,生意,不寒碜”;求人不丢人,求不到人才丢人。”

他也知道在这个物质匮乏,低价粮油都要定量供应的年代,粮食系统有多牛。

拿食用油举例,每人每月只有四两的定量,而且黑市上想买都买不到。

如果想多吃一点油,要么买肥猪肉熬猪油。

要么就只有给粮食系统的人送礼,求他们帮忙弄点计划外的食用油指标。

因此在这个年代,哪个在粮食系统上班的职工不是拿鼻孔看人?

更别说一个手握大权的粮管所的所长了。

高加林一下悟了,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有些太爱惜羽毛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醒醒吧,你现在不过是个普通农民,这种事以后还多着哩。

这样束手束脚,只怕是做不成什么事。

“听人劝吃饱饭,我听你的就是了。”

高加林接过酒票和烟票,又从包里数出十张大团结。

“我知道茅台酒的酒票有钱也买不到,但我怎么也不能……”

张克南却赶忙拦住他道:“你臊我呢,我们四年的老同学。

你是要干大事业的人,我这人没其它能耐,就只能在这些具体事上帮到你。

你要给钱,就是不把我当老同学哩!”

“是老同学,也不能让你这样一直帮我……”

好说歹说推让半天,张克南才收下六十块钱。

高加林这才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他虽不愿送礼,但对张克南却是发自内心的感谢。

这个老同学能处,有事他是真肯帮忙。

而且真的舍得下“血本”!

“时间快到了,我们先去点菜吧,路上你再跟我说说杨所长这个人。”

“好,这人叫杨广庆,其实我跟他也没什么来往……”

高加林和张克南在国营食堂的包间点好了菜,不一会,杨广庆便到了。

这人大概四十岁多岁,白白胖胖的,圆脸,眼睛不大,一直笑呵呵的,长得有点像86版《西游记》的弥勒佛。

“杨所长,您好。”

两人立刻热情地迎了上去,杨广庆也很热情地和两人握了握手,一双笑眯眯的眼睛不停打量着高加林。

“张主任,你这位同学长得真高大英俊哩!

听声音有点耳熟,但却从来没见过,你快给我介绍一下吧。”

张克南赶忙介绍道:“杨所长,这是我初中和高中四年的同学,城关公社高家村的高加林。

你听他声音耳熟,可能是4号那天的高考文艺演出,他在广播里表演了好几个节目。”

杨广庆眼睛一下亮了起来,激动道:“哎呀呀,你就是高加林老师?

你可是我家的恩人,我可要好好谢谢你哩!”

“谢我?”

高加林有些不解道:“杨所长,你的孩子今年也参加高考么?”

杨广庆解释道:“不是我的孩子,是我姐的女儿,简永红。

今天碰到我姐了,她说永红上午的语文考得特别好,都是高老师你教得好,重点划的准,题目也出的好。

永红也说虽然才考了一门,但不知为什么,她现在对考上大学一下变得非常有信心。”

“简永红啊,她确实很聪明,有悟性,学东西特别快,学习也勤奋刻苦。

依我估计,这次高考她只要正常发挥,考上重点不敢说,考上本科是完全没问题的。”

杨广庆笑得见牙不见眼道:“是的哩,真的谢谢你,没有你,永红就不会考的这么好,这么有自信。

高老师你知道吗,永红这孩子打小就聪明,爱学习,成绩好,一直都是全年级的前几名。

我有两个女儿,都不是读书的料,早早就嫁人招工了。

就一个上初中的小儿子是块读书的料,但是太贪玩了。

以前我总拿永红来激励他,让他向永红学习。

可这怂娃也有话说哩,每次都顶嘴说‘我永红姐那么用功,不也考不上大学吗?’

现在好了,只要今年永红考上大学,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高加林叹息一声道:“怪我怪我,是我们前面几届考生不争气,连续四年一个考上大学的都没有,把大家的心气都弄没了。

好在今年至少能考上十个大学生,也算是打了一个翻身仗,以后我们县读书的积极性肯定会越来越高的。”

“是哩,是哩,不过这怎么能怪高老师呢?

要我说,我们全县的学生都要谢谢高老师你哩。

没有你,今年就考不上这么多大学生……你对我们的恩情,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

就这样,两人越聊越热络,一顿饭也是吃的宾主尽欢。

等到吃得差不多,杨广庆喝得微醺的时候,张克南便笑着把事情跟他说了。

杨广庆听完,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下来,说可以把积压生瓜子按900元每吨的价格,全部卖给高加林。

还十分热心地询问高加林要怎么把这近6吨生瓜子拉回去,要不要他安排送货上门。

高加林自然不会拒绝,这时杨广庆又提出一个请求,想让高加林给他儿子杨学兵指导指导。

高加林想也没想道:“这个没问题,正好我还想给彭绍杰、简永红他们再讲几堂课。

他们这次就算考上大学,多半也是靠突击学习提高的分数,基础还是不太牢靠。

我的那套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估计他们也没有真的学会。

不过我现在要忙活炒瓜子的生意,开拓各地市场,估计等到高考成绩出来,才能挤出一点时间。

回头我跟李校长商量一下,就在学校小礼堂,到时我让人通知你一声,你让杨学军跟着一起听。

你放心,他才读完初一,我会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对他进行单独辅导的。”

杨广庆听了,自然是连声称谢,到最后甚至跟高加林称兄道弟起来。

“高老师,以后但凡有用得着老哥的地方,老哥一定两肋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