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对诗

黄昏时分,疲阳半悬天际,余晖将地面印得昏黄。

二龙山,营造正如火如荼进行。

村民们耗费了整整一个白日,终于清理出指定区域。

他们刚一完工,便望见远处蜿蜒而来、绵延不绝的满载车队。

浩浩荡荡,足有五百余人。

刘高为表诚意,亲自带队登上二龙山,拿出图纸让韩安再次确认。

“就是如此建造,劳烦刘知寨了。”

刘高闻言,大手一挥,高声喊道:“烧香开工!”

工人瞬间行动起来,各自奔赴岗位。

刘高又笑着转向韩安,说道:“白日里这批工人做工,晚上再让寨兵接上,全日无休,韩公子大可放心。”

“谢过刘知寨。”

韩安拱手致谢,随后送别刘高,暗道。

这厮办事效率倒是高效,可惜是个贪财狗官。

三山贼寇能肆意滋生,也有他平日里的不闻不问、纵容包庇助养。

想必私底下,刘庄主没少给他送贿赂。

韩安收回心绪,让鲁智深与杨志一直住在山上监管工人,便驾马去阳明村。

付好工钱给村民后,韩安让他们这些日子都去二龙山帮手,加快营造进度。

韩安指着铁具和图书,笑道:“老村长,这些铁具,大伙挑趁手的借去用。还有那数捆图书,闲了就让村童翻翻。”

“谢韩东家!”老村长眼眶泛红,感激涕零。

随后。

韩安进入村中唯一有遮挡的草棚,牵起急急跑过来的李师师,出手打住蠢蠢欲动的林娘子。

“大嫂还是在村中安顿,以免林兄担忧。”

林冲上前一步,恳切说道:“韩先生还是带内人回去吧,这村子里条件艰苦,她住着要受罪。”

“就怕路上出变故,凭我这武艺,难以护两人周全,还是住在村中稳妥,等山中营造好了,再转移过去。”

见林冲点头,林娘子满是失落,目光从李师师身上移走。

在韩安心中,谁都可以出事,唯妹妹不可出事。

想做大做强,她的地位无人能够代替,不带在身边,难以安心。

快是傍晚,韩安两人回到家中。

木椅还没坐热,敲门声就起。

“韩公子,是我,刘知寨!给你送红契来了!”

韩安面色一沉。

没想到慕容老儿办事如此迅速,二龙山的手续竟一日之内就办妥。

只是这红契,恐怕并非自己所想要的那般。

他大步走到门前一开,接过红契。

“谢刘知寨送来红契,他日有空再请刘知寨喝茶。”

“小事一桩。”

刘高笑了笑,稍时又言。

“今日晚饭时,无意间和夫人提起韩公子,她对公子的风采十分仰慕,想当面见识见识,不知韩公子何时有空?”

韩安以往遇到女子求见,向来都是委婉拒绝。

可这次是刘高的夫人,他还真不敢轻易推辞。

不然刘高生了不满,在营造时暗中使坏,后面要是坍塌,真是有理都说不清。

“能得夫人赏识,深感荣幸。只是近日要打点二龙山的事务,实在抽不出身,过几日倒是有空。”

“既然如此,我回去告知夫人,让她稍等几日。韩公子,告辞。”

“刘知寨请。”

韩安关好大门,回到书房坐下,快速打开信件,仔细看看上面每一个字。

果然,除了二龙山的边界没有问题外,其余都是大有问题。

这张红契是依据‘劝农国策’,以‘请佃’的性质借予土地。

大白话就是,借给你地,你来开厂。

只有三十年的使用权,还得每年缴纳岁纳。

最绝的是“绝户归官”这一条,确保了官府对土地的最终控制权。

也就是说,自己一旦离世,二龙山便即刻回归官府。

“罢了罢了,反正这小宋也没几年命了。”

一旁的李师师听到韩安这不以为然的话,双眸挣得可大了。

哥哥...好大胆...敢咒朝廷...

忽而,敲门声又来。

韩安从敲门的频率和力度判断,来者应是个文人,心生疑惑。

自己在青州与文人并无多少交集,怎么会有文人深夜来访?

韩安对外喊一句不想见客的诗,“门掩闲云静,来客且慢行。”

很快就传来回应。

“拨云明月见,阴霾一瞬晴。”

这文人好似有点自负,自称明月,还把屋中闲云比作阴霾,唯他能清。

韩安暗念完,又出一句:“蓬门栖陋客,难成贵胄亲。”

那头不见言语,不知是心生不满,还是心中嗤笑。

不过只是静了片刻,来了回应。

“檐下付真情,只为侯佳音。”

韩安听出他态度有所缓和,也不再为难,关好书房门后,动身前去大门。

一开,是位弱冠书生。

五官英俊立体,身形挺拔如峰,气质高贵典雅,一看就知是来自名门大族。

书生见到韩安,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

没想到这青州神童,竟生得如此清秀,且气质不凡。

且言行举止间尽显从容,实在难以想象是出自寻常百姓之家。

有意思有意思。

“在下韩安。”

“不才赵明诚。”

韩安一愣。

赵明诚?!

在历史上,他是李清照以后的夫君。

其父赵挺之,联合高官打压蔡京,迫使蔡京辞相,才坐上宰相一位。

可惜没几个月,蔡京卷土重来,赵挺之抵挡不住攻势,只能罢相回乡,不久便病逝。

蔡京趁机清算,赵氏家族自此一落千丈。

眼前的赵明诚,看起来自视甚高,显然其父尚在人世,尚未被清算。

他为何会在此地,担任过二龙山军师,还兼任清风寨的武知寨。

书生见韩安脸上露出略微诧异,不由问道:“韩兄为何一惊一乍?”

韩安迅速恢复常态,笑着说道:“惊的是赵兄果如明月般耀眼,乍的是屋内的阴霾,果真转瞬即散。赵兄,请进。”

两人进入大厅坐下。

赵明诚鼻子轻轻一嗅,似乎闻到了一丝熟悉的异香。

瞬间想起,这正是那晚马车里的其中一种香气。

“敢问韩兄家中,可有他人?”

“舍妹年幼,生性怕生,此刻正躲在书房,让赵兄见笑了。”

书生点点头,看着韩安以极其生疏的手法在沏茶,说道。

“那夜马车坐有两名女子,想必那位是韩兄妻室。”

“只是远方亲戚。”

韩安说完,心里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他竟能分辨车内的异香,看来窑子真没少逛。

“赵兄,请喝茶。”

“有劳韩兄了。”

书生抿一下小口,只觉入喉苦涩,味道实在不敢恭维。

韩安略带歉意笑道:“在下两袖清风,只能苦一下韩兄了。对了,不知韩兄深夜拜访,所为何事?”

“只是想一睹韩兄风采,果真是才学八斗,怪不得连出名诗,不才佩服。”

“赵兄谬赞。”

书生又抿一口,感慨说道:“没想到不才布的局,竟被韩兄一把火烧了,真是始料未及。”

“当时急于恢复正常身份,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没想到还真成了。”

韩安随意解释完,接问:“赵兄身居高位,为何亲自来青州剿匪?”

“高位?”

书生苦笑摇摇头,内心自嘲连连,学着韩安随意解释,“在家无聊,便来凑个热闹,解解闷。”

韩安一时语塞,心中暗自揣测。

如果猜的没错,他爹恐怕已是病危,被蔡京清算只是早晚的事。

为了家族不至于彻底衰败,将损失降到最低,只能提前寻找政治庇护。

那最快捷有效的办法,便是联姻,李家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只可惜这李清照,就算自刎也不会嫁给他。

“韩兄,为何看起来愁眉不展?”

“想起小时候一些不愉快的事,赵兄喝茶。茶虽苦,却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