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慈恩寺里的细节

面对这捕贼吏带着挑衅的指认,李秋寒却也并未辩驳,而是伸出两根手指,下意识的抚弄着额头前的发丝,嘴角一提,勾勒出一抹邪魅的笑意。

长孙长风见状,剑眉一挑,上前一步,盯李秋寒,冷声问道,“李秋寒,你笑什么?”

李秋寒这才抬眼扫了一眼长孙长风,柔笑道,“长孙参军,如果你抓犯人就是靠这种手段的话,那小臣看来,你这长安第一司法参军的名号,也是浪得虚名了。”

“哼,李秋寒,本官给你一个解释的机会。不过,你若是解释不通,休怪本官拿你。”

长孙长风话说着,一手下意识的握着腰间的佩刀。

李秋寒没有说话,而是回头看了一眼问心,。

问心马上明白,上前一步,双手合十施礼后,掏出一份通城文牒,递给了长孙长风,然后做了自我介绍。

众人一听,他竟然是大慈恩寺里,主持空衍师父的随侍僧人,一个个都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长孙长风拿过那通城文牒看后,却也不好多说什么。

他只是狐疑的打量了一番李秋寒,满是质疑的问道,“李秋寒,你一个天文郎,懂什么佛法,空衍师父还能请你去参议水陆法会。”

李秋寒笑了一声,说,“佛祖说,众生平等。才所以,懂不懂佛法,和小臣是不是天文郎却毫无关系。”

李秋寒这一句软绵绵的话,却仿佛绵里藏针,带着几分暗暗讽刺长孙长风看不起人的意思。

长孙长风听出这弦外之音,多少有些生气,那英朗的脸颊上露出几分怒气。

但,他迟疑了一下,没有发作。

此时,问心上前,忙请示说,“长孙参军,我师父还在等待。若无其他事情,恳请为我们放行。”

长孙长风略一沉思,紧盯着李秋寒看了一眼,说,“可以,不过,本官要和你们去。”

问心闻言,有些意外,刚想拒绝,但,却被李秋寒阻止了。

他柔柔一笑,轻轻说,“也好,有参军亲自护送,我等倒也省却了不少麻烦事。”

长孙长风回头看了一眼那些捕贼吏等人,一摆手说,“你们先回去吧。”

说着话,他就大摇大摆的向前走去了。

李秋寒远望一眼,方才发现,他们竟然已经到了大慈恩寺附近了。

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寺院门口悬挂着两盏灯笼。

上面的佛字,尽管隔着有些距离,却清晰可见。

李秋寒倒也没再上马车,而是双手入袖,端放于胸前,快步向前走去。

很快,他就来到了寺院门口。

而此时,长孙长风也站在寺院门口,他抬头正仰望着寺院上悬挂的那匾额。

上面写着的四个字——大慈恩寺,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是非常标准的行楷。

那笔触之间,甚至带着几分王羲之的味道。

事实,这上面的题字,也正是出自学习了兰亭集序书法的当朝皇帝高宗,亲自书写。

只因为,这大慈恩寺,本身也是他为了纪念文德皇后长孙氏,而特意在贞观二十二年营建的。

大慈恩寺以隋朝无漏寺为基础扩建,占地有三百多亩。有十三个院落,将近两千个房间。

寺院里,更有阎立本,吴道子等当世丹青名家所绘制的佛画。放眼整个长安城,不管规模,还是营造的精美程度,也是当世无双。

问心此时也赶了过来,迅速在前面为两人引路。

李秋寒跟在长孙长风身边,柔柔一笑,问道,“我猜,长孙参军恐怕不是来听禅的吧。”

“哦,是吗?”长孙长风一听,转头扫了一眼李秋寒,似笑非笑,“李秋寒,那你倒是说说,本官来此做什么?”

李秋寒说,“长孙参军想必认定,那些蒙面贼人是藏匿进了寺院,所以,特意进来暗查。”

长孙长风闻言,迅速变脸,斥了一句,“小小的天文郎,不要太耍你的小聪明。”

话说着,他就加快了步伐。

李秋寒看了一眼他的背影,轻叹了一口气,加快步伐,紧追上来。

他耐着性子,轻轻拉着长孙长风的胳膊,小声说,“长孙参军,那蒙面贼人,可是在邢国第附近,追杀的李宗主?”

“你是如何知道的?”长孙长风一听,迅速停了下来,有些诧异的看了看李秋寒。

李秋寒没有回答他,却用手指了指不远处地上,说,“你瞧,那些地方有星星点点的蓝色光芒?”

长孙长风事实上刚才进来,也注意到那些地上的点点蓝光,仿佛是鬼火一般。

本来,他还以为事寺院里特意为做水陆法会准备的什么。

但听李秋寒这么一说,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他问道,“李秋寒,你想说什么?”

李秋寒说,“那些蓝光,应该是磷火。”

“磷火?”

“对,就是磷火。或者这么说吧。还记得杀人傀儡肩膀上燃烧的火焰吗?其实,里面就有磷粉成分。”

“你的意思,那蒙面贼人,十有八九,是邢国第杀人傀儡案的幕后真凶。”

“是的,小臣觉得,这蒙面贼人可能当时正在对那些杀人傀儡修整,装磷粉。但,正好李宗主路过了邢国第附近。于是,有人给这个蒙面人下达了刺杀李宗主的命令。事出突然,太过仓促。于是,他来不及换掉当时的衣服和鞋履。于是,就穿着那沾染了磷粉的鞋履,匆匆蒙面出来刺杀李宗主。不曾想,却随后遭遇了你们。而后,他一路逃窜,就来到了这里。毕竟,如今宵禁时分,外面戒严。而大慈恩寺,显然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长孙长风闻言,露出了非常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这个天文郎,心里除了震惊,甚至还多了几分佩服。

因为,李秋寒就仅仅单凭那地上的那些发光的磷粉,就推断出了这么多的案情细节,足可以里看出,此人的缜密严谨的断案能力。

要知道,这样的细节,哪怕自己也会忽略的。

“两位贵客,老僧有失远迎,还望见谅啊。”

就在此时,却见远处,快步走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白发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