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3世纪古格王国政治史研究
- 黄博
- 672字
- 2025-04-08 21:13:55
序章 古格历史地理概述
当我们回到历史中去审视过去的事件时,确定种种历史事件所发生的空间通常是首先需要进行的工作。古格王国及其所在的“阿里地区”不论是对学术界还是一般人群而言都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一个地理概念。与历史上一些已经弃置不用的地名不同,阿里在今天仍然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划的名称,故而为人所熟知。作为现今行政单位的阿里地区辖区总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东起唐古拉山脉以西的杂美山,与那曲市相连;东南与冈底斯山脉中段的日喀则市的仲巴、萨嘎、昂仁县接壤;北倚昆仑山脉南麓与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相邻;西南连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与克什米尔地区及印度、尼泊尔等国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78度23分40秒至86度11分51秒,北纬29度40分40秒至35度42分55秒,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地区总人口约12.4万人(截至2019年底),下辖日土、噶尔、札达、普兰、革吉、改则、措勤七县,地区行署驻狮泉河镇,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约1800公里。
阿里地区北部的日土、噶尔、革吉、改则、措勤五县,其地貌为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及宽谷湖盆的组合体,是著名的羌塘高原的一部分,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属高原寒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常年气温极低,最暖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下,植被极为稀少,为纯牧业经济区。南部札达、普兰二县,其地貌多属小型河谷平原及盆地,海拔较北部为低,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常年气温较北部稍高,最暖月平均温度在10℃以上,能种植小麦、青稞等喜凉作物,部分地区还能种植温带果木蔬菜,为半农半牧经济区。[1]现今的阿里地区是历史上的阿里三围发展而来的,但是二者之间由于历史政治原因又有了不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