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降龙十八掌》终遇《九阳神功》

雁门关外,耶律洪基被迫许下有生之年不许大辽一兵一卒入侵大宋边界的重誓,当下皮鼓号角声响起,后军变前军,就要班师回京。

听得麾下士卒欢呼之声,耶律洪基心头一滞,看萧峰一动不动立在风中,不由得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脸上并无悲喜之色,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上的两节断箭,丹田运劲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心口。

霎时间万籁皆静,萧峰昏昏沉沉就要睡去,隐约间听得耶律洪基一声惊叫,还有虚竹段誉两位义弟的呼喊:

“大哥!”

“大哥!”

便失去意识,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萧峰只觉得有几只毛茸茸的手在头上身上轻轻抚摸,睁眼看时,竟是一大一小两只白猿。

虽然心中惊讶,但见那两只猿猴眼中尽是关切之意,便放下心来,摸向胸口时,并无那两段箭矢,甚至连包扎的痕迹都没有。

起身看时,他正置身于一处洞穴之中,目之所及,有石刀、火石、火绒,泥捏的碗罐,树枝做成的鱼竿、鱼叉,还有一处藏着火种的灰堆,尽是有人生活过的痕迹。身旁的石桌上摆着许多蟠桃野果,大部分已经不新鲜了。

那小白猿见萧峰醒了,正将怀中的野果一个一个摆上桌去。

干草铺成的床铺边,还有一本打开的经文。那经中的文字弯弯曲曲好似梵文,每一行中间却都用蝇头小楷写满了中国文字。

萧峰拿起经文慢慢诵读,这文字竟是练气运功的诀窍,只读了几段,便觉得经脉中有丝丝热力生发,方知此功非同小可。他前世拜师少林寺玄苦大师,一身内功是少林正宗的底子,这经中的口诀虽然不似少林一脉,内力生发之间却似与佛门有些渊源。

“创此功者,大概是位得道高僧。”

若是前世见到此种功法,萧峰定然会多看几眼,只是眼下他方才苏醒,脑中尽是在雁门关外自尽之景,这功法虽然玄妙,却也没放在心上。

迈步出了洞穴,竟是个高山环绕的翠谷,绿树红花交相辉映,鸣禽间关鲜果悬枝。萧峰只觉得口干舌燥,循着水声行了约一里路,见那峭壁之上有瀑布飞流而下,倾泻到一座清澈碧绿的深潭之中。

捧起一把清水刚要喝时,萧峰见到潭中的清瘦的身影不由得呆住了。

那水中倒映之人不过十五六岁,连胡须都没长出几根,萧峰伸手摸下巴,那倒影也伸手摸着下巴,萧峰向那倒影伸手,那影子也伸手向他而去。

“……”

咕咚咕咚喝了三四捧水,又狠狠地洗了两把脸,萧峰兀自在谷中漫步起来。他本就豁达,历经生死后只觉得这天地广大,无可不为亦无可为之,只在心中暗道:此处若是梦中,那便在梦中走上一遭;若是天不亡我,那便再活一世。

行不多时,忽听得有个虚弱的声音远远传来:

“无忌,张无忌!你快抛些果子给我,不然…不然我就进来了!”

“无忌兄弟,我知你天性善良,你只要给我些果子,我定然不会加害与你!”

“小兄弟,小兄弟,若洞中实在难熬,你便出来,我们也好做个伴。”

说话之人,正是和张无忌一同掉下悬崖的朱长龄。

这朱长龄处心积虑做局,一边让女儿朱九真对张无忌使美人计以俘获其心;又设下连环计,不惜火烧山庄,让张无忌误以为他与张翠山和谢逊乃是过命的交情,以此骗得张无忌信任,好去冰火岛夺那屠龙宝刀。

张无忌发现真相往峡谷边逃跑时,这朱长龄因舍不得近在咫尺“号令天下”的美梦,二人双双坠崖落到一处山壁上的平台之上。

得知脱困无果,朱长岭恼羞成怒便要出手,张无忌自知不敌,仗着身小钻入一处窄洞之中,洞后便是那座翠谷。朱长龄所在之地无吃无喝,全靠张无忌日常扔些果子以全性命。

眼下他已经又渴又饿好几天了。

萧峰听那声音中气沉稳,想来有些内功,只是饿了几天有些虚弱,听他口中喊着“张无忌”,又想到洞中石桌上那些不新鲜的野果,心道:“这谷中并无旁人,莫非这身子的主人便是张无忌?”

又听那人口中说的“不然我就进来了”“定然不会加害于你”,不由得催动丹田,发现这身中内力近无,以内功之法呼吸吐纳之间,只觉得一股寒气翻腾,滞涩经脉,身子不由得打了几个冷战,当下心中明了:

“定是这孩子身中寒毒从洞的另一侧逃命至此,几日前寒毒发作失了性命,那石桌上不新鲜的野果当是这孩子生前备好的果腹之物。”

萧峰不动声色,顺手摘了些果子,对着那小洞道:“你还没死。”

朱长龄登时大喜道:“无忌兄弟,你菩萨心肠,快快扔些果子给我,他日你我脱困出了这绝谷,我家中之资便分你一半!”

此言一出,以上种种猜测便得了印证,萧峰也不搭话,只将果子扔进洞中便往回走。

方才吐纳之间,萧峰已知此身寒毒侵入脏腑,非得是深厚内功方可化解,前一世中他虽然武功盖世,内功却只是少林正宗为主,但寒毒已入脏腑,滞涩经脉不成周天,这少林派的内功已然是练不成了。

转瞬之间,萧峰对眼前的形势已有分明:“这少年武功平平被困于此,出口有人把守,此是外患,身中寒毒危在旦夕,此是内忧。外患尚不打紧,内忧才是当务之急,眼下破局之处,便是洞中的那本内功心法。”

想了分明,萧峰便大踏步往洞中行去。

萧峰本就天赋异禀,任他什么招数从来都是一学就会,一用即精,临敌之际,自然而然生出诸般变化……此番再世为人心境更上一层,武学境界不觉间已达宗师之境,那第一本经文短短几日便已融会贯通,体内那股寒毒之气更是无影无踪。

这本是大大的好事,萧峰却觉得有些异样:“这经中的内功法诀直指武学至高之境,却是中道而止,应该还有下文才是。”

在洞中一番寻找,终于在三块大石头下的干草中找到剩余的三卷经书,萧峰心道:“这洞中常有猿猴往来玩耍,大概这少年是怕经书意外损坏才如此保存。一个少年孤苦伶仃被人追杀,只能在谷中与猿猴为伴直至毒发身亡,想来身世定然凄苦。我既托你之身再世为人,他日重出江湖,定然为你了却一切生前身后之事,有仇便为你报仇,有恩便代你报恩。”

萧峰盘膝而坐翻开第二卷经文,读到那句:“呼翕九阳,抱一含元,此书可名《九阳真经》”才知这门功夫的真名,当下潜心修炼。

萧峰所学极为精深,前世的种种感悟自然而然与经中的口诀法门相互映照,短短几个月便将“九阳神功”练至大成。只觉得丹田中一股温暖之气一呼一吸间流遍全身,不需催劲便绵绵不绝、源源不断,轻轻一跃便有丈余之数,心中暗道:

“短短数月之间,此身的内力已不弱前世,只是精纯浑厚稍有逊之,小小山谷之中便有如此境遇,更不知这世间的武学究竟发展到何等境界,切不可轻视了天下英雄,需得再下苦功才是。”

于是,萧峰每日除了采些果子、抓些白鱼以充肚腹,其余时间都在练功。

《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龙抓手》《擒龙功》……前世种种武功在九阳真气的催动下不仅威力倍增,更因内力蓬勃而生出无穷变化。

一日,萧峰在瀑布下练功,左手一挥右手打出一招亢龙有悔,掌力逆流而上三丈有余,忽然想起《九阳真经》中的口诀纲领“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心道:“九阳神功一口真气应变武学万法,便如山峰挺立不畏狂风云海,正与降龙十八掌外出十分劲内含二十分的宗旨不谋而合,那山峰挺立自是以静制动,若以山峰之势对一人欺身而上,何尝不是以静制动之法。”

想到此处,萧峰忽地缓步而行,双手将十八招降龙掌法缓缓拍出,那掌力在周身一丈循环流转,柔软似棉絮,坚硬如钢铁,头上的瀑布浇在掌力之上,便如浇在岩石上一般水花四溅,不能碰到萧峰一丝一毫。

只见萧峰左手运劲一带,便将周身掌力全部引来,右手对着头上的瀑布呼的一掌,周身劲力以排山倒海之势迸发而出,其后又跟着九阳神功的绵绵后劲,直将这百丈之水生生打回了十四五丈。

天下至刚至阳的《降龙十八掌》,终究遇上了至纯至阳的《九阳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