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贝尔探长坐在办公室里。
办公室里都是烟,文件堆满了他的桌子。
伯明翰很潮湿,空气里好像有血腥味。
他分析了一段时间。
很多线索都来了,最后都指向一个人,罗夏。
这个人是华人帮的新人,升得很快。
坎贝尔觉得他不只是一个能打架的小混混。
他很相信自己的直觉。
直觉告诉他,罗夏是解决伯明翰最近混乱的关键。
特别是那批不见了的军用武器。
罗夏上升得太快了,这不正常。
仓库那次战斗,他表现出指挥能力,结果是爱尔兰帮完蛋了,老大芬恩·奥马利也死了。
现场发现了李·恩菲尔德步枪和手榴弹。
这太巧合了。
坎贝尔觉得罗夏和军火肯定有关系。
他不只是一个小帮派头目。
在坎贝尔眼里,罗夏是最危险的,也是最有价值的调查对象。
现在所有的压力都对着罗夏。
一开始,坎贝尔想直接抓人。
但是他很快发现,现在抓罗夏不容易。
罗夏很狡猾,而且在华人帮里越来越稳。
仓库那次行动失败了,就是教训。
街头冲突或者小规模抓捕,可能只会让他警觉,甚至引起更大的麻烦。
这不是坎贝尔想看到的。
坎贝尔改变了想法。
他要换个方法玩。
罗夏不只是街头暴力的人。
他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让伯明翰地下世界乱了起来。
他的存在破坏了现在的秩序。
坎贝尔开始怀疑,这个年轻人背后是不是有更深、更麻烦的事情。
爱尔兰共和军?
赤色分子?
还是更大的军火走私?
想到这些,坎贝尔有点害怕。
他也更想查清楚罗夏的底细。
他要用更系统、更“名正言顺”的力量来对付罗夏。
这不是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了,而是一场用规则和权力的战斗。
威胁升级了。
坎贝尔探长的权力在伯明翰受到一些限制,因为本地警长康斯坦丁。
但是,他的权力还是很大,足够搞出事来。
他开始指挥从伦敦来的手下。
他们绕过康斯坦丁,开始查罗夏地盘上那些看起来合法的生意。
码头附近的几条街突然成了重点检查区域。
检查卫生许可证,消防通道,税务记录。
罗夏的店,还有他罩着的店,天天都要应付警察。
警察拿着本子,挑毛病。
一点小问题,比如厨房角落有点脏,或者货物放错了一点点,都会被放大,罚款。
检查罚不了多少钱,但是目的很明显,就是恶心你,让你不好过。
坎贝尔也希望在检查中找到真正的线索,比如账目问题,或者非法交易。
他的人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地,烦死了。
除了搞生意,坎贝尔还用了一招,传讯。
他开始随便找罗夏的手下,说是“协助调查”旧案或者最近的治安事件,把他们带回警局问话。
有时候是街头打架,有时候是抢劫,甚至是不相关的偷窃案。
被问话的人里,有罗夏的左膀右臂,比如陈黑子,还有悭哥。
坎贝尔知道,现在没有证据抓这些人,特别是罗夏的核心手下,定罪或者关很久。
问话一般几个小时,问一些不重要的,威胁一下,就放人。
但是这样做很有用,因为可以在心理上给压力。
被警察带走问话,压力很大。
消息传开,帮派里会不安。
“老大的人被警察盯上了”,“是不是有人泄露了消息?”,“警察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这样的猜测会传开。
这会动摇底层成员的信心。
坎贝尔也想借这个机会,从那些胆小或者不满的人口中,套出罗夏的情报。
每次传讯都是一次心理战。
坎贝尔的攻击不只是针对罗夏的地盘。
他像一个老猎人,开始切断罗夏的外部联系。
他派人去查给罗夏地盘供货的商人,卖吃的,卖酒的,卖日用品的。
警察会“友好”地提醒商人,和黑帮,特别是罗夏这样的人打交道,会有麻烦。
坎贝尔警告那些人,最好离远点。
他还盯上了租房子和仓库给华人帮的房东。
特别是那些租给罗夏当据点或做生意的地方。
他通过官方渠道施加压力。
暗示租约有问题,或者房子可能被用来干非法勾当。
要求房东们配合调查。
这些手段不一定能立刻起作用。
很多商人和房东跟帮派关系复杂,利益牵连,不会轻易被吓住。
但坎贝尔就是要制造麻烦。
他要增加罗夏做事的成本和难度,一点点压缩他的空间。
让他感到压力很大。
面对坎贝尔这些招数,罗夏表现得很冷静,不像他这个年纪的人。
他没有因为警察找麻烦就慌了手脚。
更没有冲动地去报复。
他心里清楚,坎贝尔就等着他犯错。
一方面,他反应很快。
要求地盘里所有挂着合法牌子的生意,都尽量做得规范。
账要做清楚,卫生要搞好,消防要过关。
所有可能被抓住的小问题都要提前处理掉。
他告诉那些老板和管事:“警察要查,就让他们查。只要我们自己没问题,他们查不出什么。”
另一方面,对那些真正灰色的甚至黑色的核心生意。
比如大额的地下赌局、偷偷摸摸的鸦片买卖,还有可能的走私线路。
罗夏下令把它们藏得更深。
这些生意跟合法产业严格分开。
联络方式更隐蔽。
知道内情的人被控制在绝对可靠的少数人里。
保密提到了最高级别。
对那些被警察叫去问话的手下,罗夏也提前安抚和交代了。
他告诉他们,被叫去问话不用怕。
警察没证据,就是想吓唬人。
应对方法就是“少说话,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咬死自己只是个打工的,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看见。
他用行动稳住了内部的人心,化解了坎贝尔制造的一些恐慌。
他这样沉稳地应对,让坎贝尔一开始的试探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坎贝尔对此不觉得奇怪。
这反而更让他觉得罗夏这人难对付。
这个年轻人比他想的还要难缠。
但这没让坎贝尔灰心。
反而让他更想抓住罗夏。
他表现出很强的耐心。
他就像个有经验的猎人,闻到了猎物的气味,锁定了目标。
现在,他不急着下死手。
而是围着猎物,耐心地转圈子。
不停地闻,观察,收集更多的气味——也就是证据和破绽。
他对罗夏的每一次应对,不管是规范生意还是安抚手下,都仔细分析。
他在找规律,找那个可能存在的,哪怕是很小的漏洞。
这种不出声的、持续的压力,让人感觉越来越难受。
虽然没有立刻带来剧烈的痛苦,但那种透不过气的感觉随着时间越来越强。
压力不只作用在罗夏身上。
也通过各种方式传到华人帮内部。
加剧了那些本来就有的矛盾和猜疑。
就这样,罗夏和坎贝尔的较量,悄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场没有枪声的“无声战争”开始了。
街上不再有大规模的枪战和流血。
取而代之的是用法律当幌子的暗斗。
规则、情报、心理战和资源成了新的武器。
坎贝尔想编织一张用法律条文、官方程序和持续骚扰组成的网。
把罗夏牢牢困住,慢慢弄死。
而罗夏,靠着他的冷静、头脑,还有对这个时代规则的理解(或者说利用)。
在网的缝隙里灵活地躲闪。
他不仅要防守,还要在防守中找机会反击。
这场战争,比的不只是谁的拳头硬。
更是谁的脑子更清楚,谁的意志更强,谁更能沉住气。
输赢的天平,会在智慧和耐心的较量中慢慢倾斜。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里,坎贝尔一直没忘他最初的目标——那批丢了的军火。
他对罗夏施加的各种压力,除了要打击他的势力,制造内部矛盾。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逼罗夏在军火问题上露出马脚。
坎贝尔坚信,罗夏要么直接参与了军火的转运或买卖,要么至少知道内情。
只要一直施压,罗夏在应对的时候,很可能在不注意的时候暴露和军火有关的线索。
所以,坎贝尔的人手也在密切关注任何可能跟军火交易有关的小细节。
比如,有没有大笔来路不明的钱在流动?
有没有可疑的人在敏感地方(比如码头、废弃仓库)活动?
罗夏手下有没有人在偷偷打听武器市场的事?
每一个微小的异常,都可能成为解开军火谜团的关键。
罗夏,被他看作解开这个死结最重要的一环。
罗夏当然清楚,一直被动防御不是好办法。
坎贝尔像个甩不掉的麻烦,不解决他,自己就没安宁日子过。
罗夏冷静地应对坎贝尔的调查,同时也在暗中积攒力量,想找机会反击。
他不能直接对坎贝尔动手,那样等于和整个警察系统作对,那是找死。
但是,他可以从别的方面下手。
他命令手下初步建立的情报网,把重点放在坎贝尔这个人身上,还有他从伦敦带来的那些亲信。
他们的背景、习惯、人际关系、可能有的弱点、甚至是不光彩的过去,这些信息都有用。
罗夏很明白,每个人都有弱点,就算是坎贝尔这种看起来很坚定的警察也一样。
只要能找到他的弱点,或者抓住他的把柄,就可能让他自己也麻烦缠身,没空管自己这边,这样就能减轻压力。
想要摆脱这个一直追着不放的警察,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想办法让警察自己也变成别人要抓的目标。
反击的想法,已经在罗夏心里慢慢形成了。
伯明翰表面看起来平静,但实际上,一场更深的冲突正在积蓄力量,等着爆发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