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技术太先进了,众人震惊!
- 四合院:怼人就有黑科技
- 财源滚滚兔兔头
- 2114字
- 2025-04-18 13:56:45
周教授扶了扶差点再次滑落的眼镜,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般的光芒,他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林晨面前,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变调:
“林晨同志!快!快跟我说说!这…这能量源是怎么解决的?
激光器的核心是能量泵浦和增益介质,还有谐振腔的设计!如此小的体积,要实现这么高的输出功率,能量密度得有多恐怖?还有这聚焦系统…
我的天,刚刚那光斑细得…简直匪夷所思!还有冷却!这么大的能量瞬时爆发,散热是怎么处理的?
这不符合…不,这一定是采用了我们尚未掌握的全新理论和技术!”
老教授像个好奇宝宝,一连串的问题如同机关枪般射向林晨,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激光技术的核心难点。
他身后的几个助手和研究员,也都竖起了耳朵,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敬佩。
他们搞了一辈子光学和机械,深知要在如此小的装置里实现刚才那种切割效果,难度不亚于登天!
王领导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也听出了周教授话语中的分量。他没有打断,只是目光灼灼地看着林晨,期待着他的回答。
这不仅仅是对一项新技术的探究,更是对这个年轻人深不可测的技术底蕴的进一步确认。
杨厂长站在一旁,与有荣焉的同时,也暗自咋舌。他听不懂那些专业术语,但他听懂了周教授语气里的“不可思议”和“难以置信”。
他现在看林晨,已经不仅仅是看一个技术员或者工程师了,这简直就是个…披着人皮的科技大神!
至于李副厂长,他已经彻底蔫了。
他站在人群的边缘,脸色灰败,眼神空洞。
他知道,自己和林晨的差距,已经不是简单的级别或者能力问题了,那是一种…维度的差距。
他甚至连嫉妒的情绪都生不出来了,只剩下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碾过,连一点印记都没留下。
他现在只想着,怎么才能安安稳稳地待到退休,别再出什么幺蛾子,更别再招惹这位“大神”了。活着,挺好。
林晨面对周教授连珠炮似的提问,脸上依旧挂着那份从容不迫的微笑。
这些问题,在他兑换技术资料的时候,系统就已经以远超这个时代理解的方式,给他灌输得明明白白了。
他清了清嗓子,语气平和,条理清晰地开始解释,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周教授,您问到点子上了。这台‘光子能量切割仪’,确实在几个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他走到机器旁,轻轻拍了拍那充满科幻感的外壳。
“首先是能量源问题。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电能泵浦或者化学泵浦,而是研发了一种…嗯,可以称之为‘固态高能激发模块’。
它利用一种特殊的多层复合晶格结构,在特定频率的微波场激励下,能够高效地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高密度的激发态粒子,能量转化效率远超传统方式,而且体积可以做得非常小。”
“复合晶格结构?微波场激励?”
周教授喃喃自语,眉头紧锁,显然在快速消化这个全新的概念。
虽然细节不明,但“高转化效率”和“体积小”这两个特点,已经足够让他震撼。
林晨继续说道:“其次是增益介质和光路设计。我们采用了一种人工合成的、掺杂了特殊稀土元素的复合晶体作为增益介质,它的增益系数非常高,而且热稳定性极好。
光路设计上,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开放式谐振腔,采用了一种全内反射的环形波导结构,光束在内部多次反射放大,极大地压缩了光路长度,同时保证了光束质量和稳定性。”
“环形波导结构…全内反射…”周教授的眼睛越来越亮,这些名词对他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吸引力。
“这…这能有效抑制模式竞争,获得高质量的单模输出?”
“是的,周教授。”林晨赞许地点点头。
“正是如此。这使得我们能够获得极细、能量密度极高的聚焦光斑。”
“那聚焦呢?那么细的光束,聚焦镜片的要求极高,而且热透镜效应怎么解决?”旁边一位研究员忍不住插话问道,语气中带着浓厚的探究意味。
林晨看向那位研究员,微笑道:
“聚焦部分,我们采用了一组非球面自适应光学镜组。镜片材料是特殊合成的低热膨胀系数晶体,并且内置了微型驱动器,可以根据传感器反馈,实时调整镜片曲率,补偿热透镜效应和系统像差,确保焦点始终精准稳定。”
“自适应光学?!”周教授惊呼出声。
“这…这是天文学领域用于补偿大气扰动的尖端技术!你们…你们把它用在了激光加工上?还做得这么小?!”
林晨点点头:“原理是相通的,工程实现上确实花了不少功夫。主要是思路打开了,很多难题也就有了解决的方向。”
他轻轻带过其中的艰辛,仿佛只是解决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技术障碍。
“最后是散热问题。”林晨指了指机器侧面几乎看不见的细密格栅。
“我们设计了一套高效的内循环微通道液冷系统。冷却液是一种特殊合成的低粘度、高导热系数的绝缘液体,通过遍布核心部件的微米级冷却通道,快速带走热量,再通过外部的高效散热鳍片进行热交换。
整个散热系统的效率非常高,足以支撑机器长时间稳定工作。”
“微通道液冷…特殊冷却液…”
周教授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眼前这个年轻人,轻描淡写地说出的每一个技术名词,都代表着一个甚至多个领域的技术巅峰!
固态能源、新型晶体、环形波导、自适应光学、微通道散热…
这些东西,任何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而林晨,竟然将它们完美地集成在了这么一台小巧精密的机器里!
这不是发明,这是神迹!
周教授看着林晨,眼神复杂无比,有欣赏,有激动,有敬佩,甚至还有一丝…惭愧。
他觉得自己搞了一辈子科研,和眼前这个年轻人比起来,简直像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