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民初《说部丛书》叙录
- 付建舟编著
- 1828字
- 2025-04-29 17:02:08
《两晋演义》
《两晋演义》,吴趼人著,《说部丛书》第二十种。原载《月月小说》第1—10号,标“历史小说(甲部历史小说第一种)”。缺版权页。
该作为长篇小说,凡二十三回,未完。正文有眉批、夹注及回后评语。有回目,依次为:
序
第一回 晋武帝平吴恣淫佚 册贾妃祸水伏宫闱
第二回 假遗诏杨骏恣威权 正中官贾妃要册立
第三回 恣威权庸人取败 灭伦理恶妇废始
第四回 辅王室宗藩争政权 诛大臣内宫传假诏
第五回 兔死狗烹楚王故戮 逼夫弑母贾后行凶
第六回 杨太后饿死金墉城 卫元德投降鲜卑部
第七回 报私仇孙秀召边衅 觑政柄赵王结中宫
第八回 恣猖獗齐万年称帝 笃忠贞周孝侯捐躯
第九回 锦障金灯石崇斗富 焚琴煮鹤绿珠坠楼
第十回 征氐羌孟观领重兵 废太子中宫施毒计
第十一回 恶贯满盈中宫饮鸩 威权纵恣同室操戈
第十二回 惑群小赵王窃神器 讨国贼宗室起义兵
第十三回 诛篡逆惠帝复辟 弄威权齐王被戕
第十四回 觑大位两镇称兵 误昏庸一王死难
第十五回 走贤王东晋肇丕基 纵刘渊中华开扰乱
第十六回 遭寇乱惠帝返洛阳 报父仇李雄霸全蜀
第十七回 托汉裔刘渊称王 乱晋室张方劫驾
第十八回 勇石勒匹马敌晋兵 恶张方专权召内乱
第十九回 伤时局刘弘劝和 拟迎驾周权被戮
第二十回 拟媾和河间杀张方 启纷争李成即帝位
第二十一回 奉伪诏成都王身死 误中毒晋惠帝驾崩
第二十二回 谋造反陈敏死建业 代报仇汲桑下邺城
第二十三回 归茌平汲桑被杀 投刘渊石勒封王
卷首有吴趼人撰写的《〈两晋演义〉序》,摘录如下:
自《三国演义》行世之后,历史小说层出不穷。盖吾国文化开通最早,开通早则事迹多。而吾国人具有一种崇拜古人之性质,崇拜古人则喜谈古事。自周、秦迄今,二千余年,历姓邅代,纷争无已,遂演出种种活剧,诚有令后人追道之,犹为之怵心胆、动魂魄者。故《三国演义》出,而脍炙人口,自士夫以至舆台,莫不人手一篇。人见其风行也,遂竞为之。然每下愈况,动以附会为能,转使历史真相,隐而不彰,而一般无稽之言,徒乱人耳目。愚昧之人读之,互相传述.一路吾古人果有如是种种之怪谬之事也者。呜呼!自此等书出,而愚人益思矣。吾尝默计之,《春秋列国》以迄《英烈传》《铁冠图》,除《列国》外,其附会者当居百分之九九。甚至借一古人之姓名,以为一书之主脑,除此主脑姓名之外,无一非附会者。如《征东传》之写胖仁贵,《万花楼》之写狄青是也。至如《封神榜》之以神怪之谈,而借历史为依附者,更无论矣。夫小说虽小道,究亦同为文字,同供流传者。其内容乃如是,纵不惧重诬古人,岂亦不畏贻误来者耶!等而上之者,如《东西汉》《东西晋》等书,似较以上云云者略善矣;顾又失于简略,殊乏意味,而复不能免蹈虚附会之谈。夫蹈虚附会,诚小说所不能免者;然既蹈虚附会矣,而仍不免失于简略无味,人亦何贵有此小说也?人亦何乐读此小说也?况其章回之分剖未明,叙事之不成片段,均失小说体故,此尤蒙所窃不解者也。
月月小说社主人,创为《月月小说》,就商于余。余向以滑稽自喜,年来更从事小说,盖改良社会之心,无一息敢自已焉。至是乃正襟以语主人曰:小说虽采家百,要其门类颇复杂,余亦不能枚举。要而言之,奇正两端而已。余畴曩喜为奇言,盖以为正规不如谲谏,庄语不如谐词之易入也。然《月月小说》者,月月为之,使尽为诡谲之词,毋亦徒取憎于社会耳。无已,则寓教育于闲谈,使读者于消闲遣兴之中,仍可获益于消遣之际,如是者其为历史小说乎!历史小说之最足动人者,为《三国演义》,读至篇终,鲜有不张然以不知晋以后事为憾者。吾请继《三国演义》以为《两晋演义》。虽坊间已有《东西晋》之刻,然其书不成片段,不合体裁,文人学士见之,则曰有正史在,吾何必阅此;略识之无者见之,则曰吾不解此也。是有小说,如无小说也。吾请更为之,以《通鉴》为线索,以《晋书》《十六国春秋》为材料,一归于正。而沃以意味,使从此而得一良小说焉。谓为小学历史教科之臂助焉可,谓为失学者补习历史之南针焉亦无不可。其对于旧有之《东西晋》也,谓余此作为改良彼作焉可,谓为余之别撰焉亦又无可。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消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主人闻而首肯。乃驰书告诸友曰:吾将一变其诙诡之方针,而为历史小说矣。爱我者乞有以教我也。旋得吾益友蒋子紫侪来函,勗我曰:撰历史小说者,当以发明正史事实为宗旨,以借古鉴今为诱导,不可过涉虚涎,与正史相刺谬。尤不可张冠李戴,以别朝之事实,牵率羼入、贻误阅者云云。末一语,盖蒋子以余所撰《痛史》而发也。余之撰《痛史》,因别有所感故尔尔,即微蒋子勉言,余且不复为。今而后尤当服膺斯言矣。操笔之始,因记之以自励,著者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