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纷争开始了

王方没有耽误时间,在家里住了一晚上之后,就启程到登州做知州去了。虽然是代理的。

——

宋朝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祖宗家法,那就是重文轻武。文人,也就是儒生的地位在宋朝可不是一般的高。

儒家的祖师爷孔夫子说过,文质彬彬,而后君子。

因此,大到整个庙堂,小到一个大理寺,同僚们都是和和气气,温文尔雅的君子。有什么事儿,大家商量着来。

“姓许的,我操你妈!你他妈一个七品芝麻官儿出身,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耀武扬威啊?!你想把案子推倒重来,告诉你,没门儿!你要想杀人,老子这条命跟着先帝爷,早就死了好几回了!”

一个魁梧的老文官,将乌纱帽随手一丢,官服哗啦扯下,露出一身的腱子肉,处处都是伤疤。

此人姓马,名国忠,本是武将,后来上了年纪不打仗了,朝廷念及功劳,让他在大理寺当了个闲差。

他在大理寺算是最有资历的了,父亲更是陪太宗皇帝血战高梁河,战功赫赫。

而他如今在大理寺会审大堂骂的人,正是前登州知州,刚刚拜任大理寺卿的许遵。

他仗着资历,再加上其他同僚的撺掇,当着这么多官员的面,把许遵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差点儿让人忘了大理寺卿才是大理寺的最高长官……

许遵气得胡子都歪了。

不得不说他到底还是见识不够,这点儿小挫折都经受不住。

若是让他坐上将来王安石的位置,在那些君子的眼中,连正常发挥呼吸作用都是错的,恐怕早就抑郁了。

此刻他虽然生气,愣是一声不敢吭。

一是他怕如果还口会把这个老资历给气死。

二是怕如果还口会被这么多人给打死。

“姓许的!”

马国忠在其他人的叫好下,越骂越起劲。

“你就说一句话,案子到底怎么判!”

气势汹汹,就差逼许遵下台了。

“嚷什么!”

外面一声中性十足的怒喝,众人回头,只见两个中年官员,簇拥着一个年轻人走进来。

“参见陛下!”

呼啦啦一声全部跪下了。

马国忠一怔,没了气势,衣服来不及穿好,跪在人堆里。

许遵看见神宗,表情立刻变得无比委屈。

俺就说俺不当这个官,你非让俺当。

你瞅瞅,屁股没坐热乎就给吃了下马威。

神宗脸色十分难看,径自走到许遵的位置上坐下。

王安石和司马光默默侍立左右。

“咆哮公堂,为难长官,还跟着先帝死了好几回了?那你怎么还在这儿啊?!”

神宗板着脸喝道。

马国忠战战兢兢。

“官家,微臣刚才……”

他还想狡辩,但神宗根本就不给他狡辩的机会。

许遵是他下诏书直接提拔的,没有经过两府,所以你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了?

你们是看不起他,还是看不起朕?!

神宗知道,再不拿几个人立威,这些人眼里真的要没有自己这个皇帝了。

“既然你这么思念先帝,那就回家好好思念去吧!”

“官家!陛下!微臣错了,老臣知罪,您就给老臣一个机会吧!”

“传旨!”

神宗斩钉截铁,一点儿私情也不容。

“革除马国忠官职,让他回家养老,好好去追怀先帝!”

马国忠知道没了指望,再也没有刚才吃人的气势,朝神宗磕了个头,爬起来落魄地离开了大堂。

他走之后,大堂里一片沉默,几十个官员,愣是连声大气都不敢喘。

神宗面无表情地扫视了这些大臣一圈。

马国忠固然可恨。

这些煽风点火的大臣更可恨!

“许寺卿,坐下吧。”

许遵拱手。

“回官家,同僚皆站立,微臣不敢坐。”

“让你坐你就坐!好让人知道,大理寺到底是谁当家!”

“是。”

许遵冷冷看了眼那些同僚,坐在神宗下面一张椅子上。

神宗神情依旧凝重。

“一个普通民女的案子,拉拉扯扯,牵扯了一个月还没完。这就是我大宋官员办事的速度。

朕还以为这案子是都多难审,今日一来,明白了,原来案子不难审,难的是有些人心里不平!你们觉得,许遵不过一个七品官,委任地方的下吏,凭什么敢跟你们这些坐镇京城的大员们平起平坐,甚至如今还成了你们的上司,管着你们。

审刑院和刑部虽然不在场,恐怕心里也不平呢,觉得他凭什么能够跟他们平起平坐。”

许遵红了耳朵,低下了头。

宋朝这个传统已经百十来年了,从文的看不起打仗的,在京的看不起地方的。许遵一个地方小官,被越级提拔,自然被京官们看不起。

“但朕告诉你们。”

神宗手指轻轻敲着桌子。

“朕就是要用这样的人!因为他敢想,敢干!你们当中要是有人觉得自己比他干得好,现在就出来,朕立刻把这大理寺卿给他来当!”

鸦雀无声。

“没人说话?看来大家对许遵做大理寺卿没有异议了?既然没有异议,接下来这个案子怎么审,你们就得听他的,谁要是再敢节后生事,马国忠就是例子!”

底下人趴在地上,齐声高呼。

“微臣等必然秉公执法,绝不生事。”

许遵也站起来表态。

“微臣必然竭力审好这个案子,不会再发生今日之事,让官家烦心了。”

“朕烦心还是小事,只怕有心人要借着此事节外生事!”

神宗话刚说完,身后司马光嘴角颤了一下。

一旁王安石依旧闭着眼睛,耷拉着脑袋,好像睡着了一般。

“呼……”

好家伙,真睡着了……

领导在前面发火,你在后面睡觉。

可算是知道你儿子王方那德行到底随谁了。

司马光一阵无奈,偷偷踢了王安石一脚。

王安石惊醒,看向司马光,司马光却看都懒得看他。

神宗对许遵道。

“许寺卿,三司会审的程序你自然明白。朕也就不多说了。只是兹事体大,为不失公允,朕又挑了两个得力之人,一同在三法司审案。”

许遵下意识看向王安石和司马光。

神宗说的得力之人,肯定就是这两位了。

特别是这位官家身边的大红人,王安石。

原来就长这样啊……

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而且这脸是几天没洗了……

许遵对这位久闻大名的明星有些失望。倒是他身边的司马光,气度高华,不苟言笑,俨然长者风范。

神宗回头看向二人。

这还是宰执曾公亮给神宗出的主意,为了方便他能够控制案情,也为了给将来王安石继任宰相铺路,特意让“两制”参与三法司审案。

所谓两制,分为内制,和外制。内制就是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翰林学士。日常伴随皇帝身边,是皇帝的心腹。

许遵拱手。

“见过二位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