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的惊蛰,北京胡同的玉兰开得泼辣。
林知夏攥着挂号信站在工作室门口,云南的邮戳被雨水洇得发皱。信封里掉出片干枯的蓝花楹,叶脉间夹着张泛黄的车票——昆明至BJ,日期是三天后。
“蓝花楹开成紫色瀑布那天,我辞职了。
附件里有返程机票,记得来接机。
P.S.旧书店新装了玻璃花房,潮汐的孩子会抓蝴蝶了。“
钢笔字迹力透纸背,末尾画着只举着机票的小猫。林知夏摸着画稿边缘,想起抽屉深处那叠褪色的明信片,每一张都标着“江叙寄自云南“。
机场到达厅的电子屏跳动着航班信息。林知夏数着秒针,帆布包上的贝壳吊坠撞出细碎声响——那是渔村的潮水,也是他们故事的起点。人群突然骚动,她望见江叙拖着行李箱走来,黑色风衣下摆沾着云岭的雾气,腕间的贝壳项链在阳光下闪着微光。
“欢迎回家。“林知夏迎上去时,江叙张开双臂将她裹进熟悉的雪松味里。他的下巴抵着她发顶,声音闷得发颤:“这趟科考,采集了37种新植物标本,却弄丢了最重要的东西。“
“什么?“
“没把你带在身边。“江叙捧起她的脸,指腹擦过她眼下熬夜改稿的青影,“现在补个正式的——林知夏,愿意收下我这个'濒危物种'吗?“
他单膝跪地,打开的丝绒盒里不是钻戒,而是枚木质戒圈,雕刻着缠绕的蓝花楹藤蔓。林知夏笑出眼泪,想起他曾说:“真正的永恒不该被金属禁锢,而要像植物根系,在岁月里越缠越紧。“
梧桐巷的旧书店挂着“暂停营业“的木牌。林知夏推开玻璃花房的门,潮汐正卧在铺满蓝花楹花瓣的藤椅上,四只小猫追着蒲公英跑。江叙从背后环住她,下巴蹭着她发顶:“改造花房时,每块玻璃都对着太阳的方向——因为你说过,插画需要光。“
夕阳漫进花房,将标本柜里的植物镀成金色。林知夏转身吻住江叙,尝到他嘴角蓝花楹蜜的甜。窗外的老梧桐沙沙作响,当年那只卡在树杈的小猫,如今正慵懒地舔着爪子。
深夜的画案前,林知夏翻开新的素描本。江叙倚着门框看她,手里转动着新采的蓝花楹标本:“明天带你去植物园,有株百年古木开花了,像紫色的瀑布。“
铅笔在纸面沙沙游走,林知夏画下他专注的侧脸,腕间的贝壳项链与疤痕交叠成温柔的纹路。月光爬上窗台,蓝花楹的影子在地板上摇晃,恍若那年渔村的潮汐,漫过记忆的堤岸,将所有等待都酿成重逢的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