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李知蝉带着青青走在西市街道上。
虽然西市贫瘠,但人流不少,街道两旁的粥铺,小摊,散发着食物本来的香气。
这个时代调料少,早食多清淡,吃的都是食物本身味道。
李知蝉看了眼不远处,馄饨摊上的老人。
一身破旧衣衫,缝着补丁。
馄饨摊主是一位中年男子,虽然粗布麻衣,却没什么补丁。
“馄饨来咯。”
摊主吆喝一声,送上一碗馄饨,馄饨堆得老高,几乎没什么汤。
周边其余客人,倒是正常混沌,汤水很足。
可周围客人,却无一有异议,似乎老人的馄饨,本就该这么多。
老人也看见了李知蝉,呵呵笑道:“郎君,若不嫌弃,不如与老朽分食?”
“多谢老丈了,行者厚颜。”
李知蝉顺势在他对面坐下。
摊主见怪不怪,端了一碗汤水来。
老人将馄饨拨弄大部分到了李知蝉碗中:“人老了,吃不了多少,有劳郎君分摊。”
“明明是受你恩惠,倒是成了行者帮老丈的忙了。”李知蝉轻笑。
“行者?”老人闻言,道:“是离开云安,远行么?”
“游览山水,以脚步丈量大地的旅者,久闻云安繁花,所以来看看。”李知蝉道。
“那行者不该来集市,应该去西湖,或者东市,那里才是云安繁花之地。”老人道:“行者在此徘徊三日,可是不知东市和西湖方向?”
“初到云安,确实不知,老丈是见行者三日清晨,不食不饮,才出声邀请?”李知蝉道。
老人笑了笑,道:“倒也不是,只是一个人吃饭,有些乏味,有人同食,老头子内心也多了几分生气。”
“巧了,行者游览山水,唯有青鸟相伴,倒也觉得少了一份人气。”
李知蝉吃下一颗馄饨:“菌子、肉油,简单的组合,却是鲜美。”
“行者能尝出是什么菌子么?”一直未出声的摊主道。
李知蝉道:“我于山中见过,一种白如雪,质韧而脆,口感鲜嫩;一种质柔而软,口感绵软,适合老人。”
摊主竖起大拇指:“行者厉害。”
老人闻言起身向着摊主作揖:“劳烦摊主费心了。”
他已年迈,牙口不好,这两种菌子,一种鲜嫩,一种绵软,正适合他食用。
“赵大人莫要如此,您的恩情,小的还不完呢。”摊主连忙还礼。
这位老人,正是赵为民。
赵为民坐下,继续吃着馄饨,每一口都细细品味很久,吃的很认真。
李知蝉同样很认真,和老人一起,连带着汤汤水水,吃了个干净。
“行者,老朽正要去西湖,可愿同行?”赵为民道。
“有劳老丈了。”李知蝉笑着应下。
不得不说,和赵为民相处,极为舒服。
明明是他分吃了馄饨,可在赵为民这里,成了帮忙。
他想见识云安城繁花,初来不知路,赵为民却提出自己正好要去西湖。
东市虽然热闹,但正值清晨,已经吃过馄饨,去西湖散步正好。
一老一少,穿过街道,向郊外而去。
西湖是赤河的分支,赤河源自于北方,流向东海。
相传赤河的水源,赤红如血,但是否真是如此,李知蝉不清楚,他未曾去看过。
西湖水质偏绿,不如西江水清。
湖面上,不见渔船,倒是有一艘艘画舫,有琴音,琵琶,各种乐器之声。
画舫上,有贵公子,锦衣少爷,折扇翩翩,意气风发。
偶尔有身着薄纱的女子,从画舫走出,迎风舞上几下,便能赢得满堂喝彩,吸引富商权贵登船。
西湖边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他们都远远眺望着。
赵为民介绍道:“这便是西湖了,风景甚好,湖风吹来,凉爽宜人。”
“景色不错,老丈莫带行者登那画舫便好。”李知蝉道。
“老朽可不会带你去,那画舫不是什么正经地,登上一次,最低也要十两银子。”赵为民道。
“那还带行者来此?”
“老朽还能提前告知行者,若是行者孤身前来,误登画风,岂不是耗了钱财?”
“老丈多虑了,行者没银子,上不了画舫。”
“行者垂钓否?”赵为民问道。
“清风不燥,垂钓正好,西湖可垂钓?”李知蝉道。
“那望月楼附近可垂钓,但鱼儿要卖给望月楼。”
赵为民带着他在湖边行走,来到湖边一座九层酒楼。
酒楼外面,有十余人垂钓。
一位青衣中年,见到赵为民,连忙起身相迎:“赵大人。”
“吴掌柜,今儿收什么鱼?”赵为民道:“这位是行者,与我一同垂钓。”
“今日只收过一尺的鱼,若能钓得三云鱼,一尺百文。”吴掌柜说着,令人取来两根鱼竿。
所谓青云,是赤河独有的一种鱼,共有三类,一类青云,象征青云直上,官员最为喜爱。
二类黄云,象征鱼中贵族,平民不可食。
三类白云,象征淡雅静谧,品性高洁。
听闻赵为民介绍,李知蝉并不惊讶,人总是喜欢讨个彩头。
两人抛竿,坐在一起垂钓,李知蝉聊起山林风景:“西江水清,白鲮鱼鲜美,老丈若有闲暇,可去西江走走,尝一尝白鲮鱼。”
“若有机会,会去的。”赵为民笑道:“行者去过多少地方?”
“行者走过的山林很多,但基本都叫不出名字来。”
李知蝉道:“倒是可以讲讲,山中风景,有趣的兽类。”
“老朽可要多听听,城外的景色,已经许多年不曾见过了。”赵为民喜道。
李知蝉轻笑,缓缓讲述,他走过的风景,见过的兽类,当然,并未提到精灵。
赵为民向往山林隐士的生活,可他做不了隐士。
能听闻外面的山水美景,也算是有了慰藉。
就当,自己去过吧。
赵为民垂钓技术,显然和他是一个层次的。
两人从清晨坐到接近午时,别说三云鱼,就连一条普通的鱼儿,也不曾咬钩。
倒是其余垂钓的人,几乎都有收获,只是没达到望月楼要求,放回了水中。
李知蝉看了一眼,西湖中并无精怪,国运虽然颓丧,精怪们也不敢冒着生命危险来尝试。
“行者不必失望,吴掌柜很好说话,明日再来便是。”赵为民道。
“容行者想想,可能是鱼饵不对。”
李知蝉略一沉吟,正要取鱼钩,一缕红白光辉,一闪而过。
一条三尺大鱼,晕晕乎乎地游了过来,一口咬住了鱼饵。
李知蝉抬头看了一眼,望月楼上,袁亲贤正面带笑容地看着他。
“行者,上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