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家具厂很快就热闹起来。
全村十几个木工作坊都来了人,隔壁的赵聪明也来了。
大家伙儿在院子里围了个圈儿,拿着蒲扇扇着风。
赵铁柱主持“动员派单会”,把各式各样的扇子都拿给大家看。
有意向制作的,按照每把6毛收购——赵铁柱先开了一个6毛的价格,放了1毛的余量。
怕大家嫌价格低,又加了一条,每满1000把,另支付激励奖30块。
做扇子的活儿好干、钱好挣,手里没订单的作坊都愿意干。
最后敲定了八家。
赵聪明没表态,既不说干,也不说不干。
刚才他找赵铁柱雇佣的两个帮工打听过了,赵华北到木兰古城步行街摆摊儿,100多把扇子赚了500多块。
没把赵聪明眼馋死。
100把扇子赚500,一把扇子就是5块,你赵铁柱就给我们6毛,真好意思啊你?
与其6毛钱一把给你做扇子,不如我自己也去摆摊儿。
今晚我就连夜做扇子,明天一大早摆摊儿。
卖出去我就能挣钱,实在卖不出去,回来我再卖给你赵铁柱就是了。
赵聪明的确有些小聪明,当晚回家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婆。
他老婆跟他是一样聪明的人,于是连夜开电锯,跟他老婆一起制作扇子,准备一大早拿去木兰古城卖。
……
就在赵铁柱召集大家“派单开会”的时候,赵华北已经离开了家具厂,前往村东头、木兰电视台记者赵千里的老家,找赵千里的老父亲赵解放要他儿子的手机号。
儿子是全村的能人,村长、乡长都得给点面子,所以这几年赵解放的脾气架子都见涨,收了村里不少人的礼。
村里只要有人找赵千里办事,必须先给赵解放送礼。
不送礼,赵解放就是黑脸包公;
送了礼,他就变成了笑面弥勒。
这一点上赵千里跟他爸爸一样,也爱钱,爱占小便宜。
找赵千里办事更得送礼,事情越大,礼就得越重。
赵华北不是空手来的,给赵解放带了一兜子变蛋。
收下礼物,赵解放把儿子赵千里的手机号给了赵华北。
……
接到赵华北电话的时候,赵千里刚刚离开市容局安排的饭局。
市容局新闻处的处长专门请赵千里吃饭,举着酒杯请他手下留情——
“市容局工作人员在古城步行街打人的事情就此结束吧,就别安排暗访了?”
赵千里懵了:“我没有再安排暗访啊?而且市里给各家媒体都打过招呼,不许再报道市容管理的相关负面新闻。”
新闻处的处长也懵了:“那不对啊,今天下午不是你们安排两个人到步行街‘摆摊儿’暗访吗?搞什么‘中华非遗’展示。”
处长就把接到事情的经过详细讲了。
赵千里摸不着头脑:“那不是我安排的,你们怕不是被摆摊儿的人耍了吧?故意让你们不要去管,他好安安心心在那儿摆摊儿。”
新闻处长一听豁然开朗,又愤懑堵心到骂娘:“有道理啊!他娘了明天他要再敢去,东西全都给他收了,还得重罚!”
……
赵千里接到赵华北的电话十分意外。
别看两人同村,但岁数差了十多岁,差不多隔了半代人,基本上没打过交道。
作为赵庄村的名人、能人,赵千里接到村里人的电话,下意识的反应是:又是求我办事的吧?
“华北?哦,你是铁柱叔的儿子是吧?”
“是的,哥”,赵华北很客气,“您离开村子早,平时又不回来,想跟您说说话都没机会。”
“你找我‘说话’是有什么事吗?”赵千里的反应就像“市长接到一个小学生的电话,小学生要找他谈一谈全市的发展”一样,不笑出来就是尊重。
赵华北说:“我还真有两件小事向您请教。”
看看,就知道有事求我,还说“请教”?
最烦请教,我应该像律师一样,找我请教也得收费。
“你说说看,什么事?”
“是这样的,我今年高考……”
“你今年都高考了,好快啊,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你还特别小呢。你报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
“我报的是南山大学新闻系。”
“为什么要学新闻?”赵千里莫名不爽,你什么档次,也配学新闻?
“我学新闻都是因为您”,赵华北说,“您学新闻当记者,村里的老少爷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新闻当记者,无形之中你已经在村里‘打了一个样’。”
赵华北不着声色地拍了一个马屁。
赵千里顿时觉得电话那边的小孩儿已经不是记忆中不懂事的小学生了,至少说话还算中听。
“当记者没你说的那么好,东奔西跑,累死累活,不该学新闻。”
“不不不,我爸说了,‘哪怕再苦再累,只要能混得跟你千里哥挂点边儿,就算给祖宗长脸了’!
“我爸还说,等他年纪大了,要是能像解放大爷那样受人尊重,他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
又是一句润物无声的马屁,赵千里都有点飘了——别看我在木兰市被呼来喝去,跟着领导当拎包、待在单位做牛马,在村里还是很有脸面的。
“华北”,被捧起来的赵千里不禁要“关照”赵华北了:“你要是不怕苦、不怕累,学新闻也算有出路的。
“别的不说,我在木兰电视台也待了七八年,多少有点人脉和关系,不管是学业上,还是生活上,该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会帮,该疏通的关系我也一定会帮你疏通,谁让咱们都姓赵呢?”
“谢谢哥。”赵华道了谢。当然他知道,“疏通关系”当然是要钱的,疏通马桶都要钱,何况疏通关系?
不过赵华北并不点破,说道:“有您这句话,我心里一下子就‘亮堂’了。
“既然哥哥关照我,咱肥水不流外人田,有个小事儿我想找哥哥帮忙,不白帮,好歹能挣200块小钱儿。”
“做什么?”赵千里没想到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小孩子还能给他介绍活儿。
这年头200块钱不少了。
在木兰市,就算是商场开业这样的大事,给记者的车马费也多不过200块。
有的只有100块,
还有抠门的只给一份三五十块的伴手礼。
“简单!”赵华北说,“请您拍个新闻上上电视。”
“拍新闻?”
“对!是有新闻价值的硬新闻。原本想公对公联系记者的,我又觉得这事没必要便宜别人。”
“什么硬新闻?”
赵华北介绍道:“我有一项‘木工小发明’,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过。
“明天跟一家旅游公司签约推广,现在全村的家具厂都在帮我生产这个东西。
“我想把这个小发明给您展示展示,您给我拍出来上电视,200块钱!”
“你可以啊兄弟,都搞小发明了?”
“随便搞着玩儿的。”
“那行,咱俩明天约个地方见面吧。”
赵华北顺势建议:“哥你要是方便,明天下午回村里一趟呗。
“从生产到成品,可以全过程拍一下,我再把合同给您看看,您顺便帮我策划策划。策划得好,咱争取把费用提高到300块,行吗?”
“嗐!钱是小事,谁让咱是兄弟?”
赵千里假客气,实际上都是冲着钱的面子。
谁跟钱过不去呢?
……
转过天来,注定忙碌。
一大早,赵华北先去古柏乡的集镇上取了定制的粘贴字,交给爸妈往扇子上贴字。
随后叫上赵华南,装好两百把折扇,拎上洗干净的水桶,带上易拉宝和宣传画,搭乘中巴车赶奔木兰古城。
今天不摆摊儿,要找金满仓签约。
下车直奔金满仓的“木兰文化旅游总店”。
没走几步,赵华南突然一指前面,像是见了鬼:
“哥你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