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之后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个瘤种中疗效显著,但因其独特的发生机制,不良事件可涉及全身多个器官,有时还会延迟发生,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生应全面地认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不良事件,争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使患者在免疫治疗中最佳获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同时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尤其在联合免疫治疗中更为常见,这是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不良事件和一些罕见毒性被陆续报道,治疗药物也不断新增,因此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国内外指南,全面整理了当前报道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策略。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机制和识别管理原则;第二部分详细讲解各系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包括皮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视觉系统等。第三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总结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病特点、识别与管理要点,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如预测标志物进行了展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不良事件识别与管理》详细介绍了各系统不良事件的识别与管理,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涉及全身多器官多系统,且多数患者伴有基础疾病,经常需要联合多学科医生进行诊治;故本书不仅适用于肿瘤科医师,也是各个科室广大临床工作者实际工作中一本实用的手边参考书。

杨润祥

202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