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民事诉讼法》的第四次修改,此次修改主要致力于缓解“案多人少”的司法矛盾,以“纠纷解决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效率化”“纠纷解决的电子化”为目标,对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对接、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电子诉讼与电子送达等法律规定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针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2021年12月18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分会主办,天津大学法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律所、高校科研单位的代表等一百余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聚一堂,聚焦《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共同研讨“智慧司法”背景下民事司法的“效率化”改革与展望。本届论坛共收到稿件211篇,内容涵盖了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所有制度内容,专家们围绕民事诉讼中“纠纷解决的多元化”“纠纷解决的效率化”“纠纷解决的电子化”展开研讨,产出了多篇高质量的研讨成果。

民事审判工作的成效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改革尤其是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充分通过司法手段保障自己的权利,2015年民事司法立案登记制开始全面实施。在便利了当事人起诉的同时,民商事案件的审判突破“千万大关”,民事司法实践中“案多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使得民事司法审判能力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为实现审判能力的现代化,我国法院开始全面推进审判的“电子化”,包括从电子立案、电子送达直至电子庭审等一系列的电子审判手段,极大促进了审判的现代化。为提升司法处理案件的效率,对民事诉讼程序的非讼程序、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的合议制度等进行修改,以实现案件审理的“繁简分流”,在保障案件审判质量的同时,实现审判的高效。

自2015年以来,“天大·中国司法论坛”在天津大学法学院已经举办了七届,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建议与理论成果。此次司法论坛聚焦《民事诉讼法》的最新修改,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建议,相信这些成果能够对我国司法改革产生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天津大学法学院作为论坛承办单位特将论坛部分成果集结出版,以期能够对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有所裨益。

本书的顺利出版再次得到中国法制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编辑人员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二〇二二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