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情和余哲东走在回家的路上,快到家的时候。徐情对余哲东说道:“小东你小表弟今天刚好也在家,这会作业应该写的差不多了。等会到家了你先跟他玩会,顺便看一下他的作业写的对不对。”
余哲东听徐情说小表弟在家,高兴的说道:“好的三姨您就放心吧。”
远离村子外围的喧嚣后,走进村子里面显得安静了许多。
来到徐情家院子外围的时候,可以听到院子里传来阵阵童声,像是读的一个顺口溜,听上去不是太熟练的样子。
像是读的一段石狮子,石柿子,石狮子说柿子树似石狮子。柿子树说石狮子似石柿子。
童声用略显稚嫩还有些结巴的声音读成了“是石狮子,石似柿子,是石狮子说是柿子树是石狮子。石似柿子说是石狮子是石似柿子。”
“狮石…..”
吱呀吱呀被开门声打断了的小表弟停止了朗读定睛朝门口望去。不一会便看到徐情带着余哲东一前一后走进院子。
小表弟名叫李昭明。余哲东的三姨父取名字的时候,希望小表弟以后做事能光明磊落,智慧与德行兼备就取了昭明二字。
看到余哲东来了,小表弟起身边跑边喊道:“表哥,表哥。”
余哲东看着跑过来的小表弟夸赞道:“刚才是小明在读顺口溜吧。读的挺好啊。”
李昭明听到表哥夸赞自己,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笑着说道:“小东哥要不你教我读吧。”
余哲东回应道:“好啊,刚好你读的这段我也会。”
徐情把余哲东的行李放入屋内后。来到院子里对着小表弟说道:“小明,跟你哥好好学啊。我去镇上买只鸡,今天给你们炖鸡吃。”
听到徐情说要炖鸡吃,李昭明吞了口口水说道:“好的娘亲,等你把鸡炖好之前我一定能学顺溜了。”
徐情看到小表弟吞口水的模样笑着说道:“就你嘴馋,在家好好学啊。”
…..
徐情的家不是很偏在村子中间地带。在那个年代能盖的起红砖房的人家不多。徐情家一共盖了六间房。
为了在冬天能有阳光,家中房子坐北朝南盖了三间,连带着东边两间厢房一间厨房,整体呈七字型排列着。
整个院子也是非常宽敞。院子中间种有一棵石榴树,石榴树看上去不是很大。似乎是盖好房子之后种下的。
石榴树下方放有一块方石板,四个石凳子在石板周围摆放着。吃饭的时候徐情一家都是在那里。外面天气好的时候,小表弟也会在石板上面学习。
院子中间有一条用红砖铺成的小路,小路连接着每个房间,小路旁的空地上种满了油菜花,由于刚开了春,院子空地里的油菜花也是含苞待放。开出了许多花骨朵,小蜜蜂似乎已经等不急了。在花骨朵上方来回打转。
到了夏天院子里的梧桐树下面便成了纳凉的好地方。梧桐树长得快,几年时间已经有成年人腰那般粗了。
顺口溜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声似少年模样略带成熟。一声依旧是那个童声。偶尔依旧会犯错,童声犯错的时候,少年的声音又会重新响起。很有耐心丝毫没有厌倦的意思。
徐情的家离镇上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骑车大概十几分钟就能到。徐情骑着自行车来到镇上后,径直来到了她经常光顾的鸡摊前。
鸡摊老板见徐情来了,直接拿起一只刚杀的鸡。给徐情称起了重。称完重微笑着示意徐情看一眼。
徐情看了一眼秤点了点头,用手比划了一个切的动作。
鸡摊老板看到徐情比划的手势之后,拿起刀切了起来。
徐情在一旁看老板切的鸡肉块太大了。连忙对着鸡摊老板比划着小一点。
鸡摊老板见徐情比划的小一点之后。尴尬地笑了笑,又把切过有些大的鸡肉块改了改刀。鸡摊老板看了看正在盯着自己剁鸡的徐情。用刀指了指改过之后的鸡肉块。看了一眼徐情。
徐情看着改过之后的鸡肉块。用手比划了个真棒的同时满意地点了点头。
鸡摊老板剁完鸡用袋子装了起来。徐情付完钱接过鸡摊老板剁好的鸡之后。笑着摆了摆手。
鸡摊老板微笑着想要说慢走,似乎不知道怎么去发音。用略带嘶哑地声带说了句:“啊吧,啊吧。”
鸡摊老板和徐情是一个村子的。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那时候他不聋也不哑。后来因为一场大病,把耳朵给烧坏了。从那以后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也不会说话了。也没能娶个媳妇。家中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
之前也尝试过出去打工,由于他听不到声音,没法与人沟通交流,老板也不敢用他。徐情曾邀请他去砖窑厂上班。可他深知自己的缺陷,怕添麻烦给拒绝了。
后来干脆自己养了鸡,支了个小摊在镇上卖,由于整体条件的原因。吃得起肉的人家少,只能勉强度日。
说起来他也够命苦的,父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母亲也未曾改嫁,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母子俩挺不容易的。
徐情买完鸡后去买了几个土豆,又去烧饼摊买了几个烧饼。
买完烧饼徐情也没敢耽搁骑上车就往家里赶。
刚到家小表弟赶紧跑到去表现了起来。
“娘,你看我学会了。我给你读一下….”
听小表弟读完徐情没有贬低也没有夸赞笑着说道:“会是会了,但还不是太熟练。要跟你小东哥再学习学习,不过比我走之前强多了。”
小表弟还小似乎没把徐情前面的话理解清楚,就把最后那句比走之前强多了理解了。以为得到了徐情的肯定高兴的说道:“好的娘亲我会跟小东哥好好学的。”
小表弟说完,徐情知道小表弟没理解清楚,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蹲下身轻轻捏了捏小表弟的脸蛋说道:“饿不饿呀,都过了饭点了。给,先吃个烧饼垫垫肚子,给你小东哥也拿一个。”
徐情起身对余哲东说道:“小东,饿了吧。先吃个烧饼垫垫。我这就去炖鸡。”
“好的,谢谢三姨。”
“小东,来到三姨家就是一家人,以后不用说谢谢。”
听徐情这样说完,余哲东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徐情默默地点了点头。
小表弟拿着烧饼走来,肚子早已饿的咕咕叫的余哲东接过烧饼。没有狼吞虎咽的去吃,而是一口一口地慢嚼慢咽。尽管余哲东在家的时候很少吃到过烧饼。但在徐情家他也没有失态。
看着掉在石板上的饼渣,余哲东会毫不犹豫地用手把他捻起来吃掉。
小表弟看到余哲东的动作后说道:“表哥还有呢、还有呢、都脏了,别捻了我再给你拿。”
小表弟这般说完,余哲东望向他说道:“小明,老一辈的常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好多时候都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更别说白面馍了。现在日子过的好了,更要懂得珍惜,要知道我们现在的好日子,都是经过老一辈的艰苦奋斗才得来的。珍惜每一粒粮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尊敬。”
余哲东说完,小表弟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掉落的饼渣,又抬头看了一眼表哥。心中多少有些愧疚。捻起掉落在石案上的饼渣,放在口中浅尝了下味道。掉在石案上之后的土腥味在嘴里回荡。嫌弃的表情写在了脸上。又看了一眼表哥,最终忍着土腥味的不适感咽了下去。
小表弟吃下去之后,余哲东笑着对着小表弟点了点头。
一个烧饼下肚,虽未饱腹,但相比刚刚的饥饿感缓和了不少。余哲东没有再去拿,看着小表弟吃完,继续教他读了起来。
徐情看着余哲东很是耐心地教着小表弟。经过余哲东耐心地教导,比她刚走的时候强多了,心中很是欣慰。
过了一会,气泡声在锅中响起。打开盖子一看。锅中的大泡炸裂之后裹挟着鸡肉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香味也飘到了在院子里读顺口溜的两人那里,轻嗅两下,丝丝香味在鼻腔中回荡。两人又忍不住深吸一口。然后很有默契地跑到厨房门口。
在厨房忙活的徐情见两个人跑来,拿起锅铲铲起两块肉递到两人面前说道:“来你俩尝一下看看熟不熟。”
两人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鸡肉块,都没敢伸手去拿。
看两人没动静似乎是怕烫着。徐情又端到嘴边吹了吹,吹完又用手试了试温度。确定不烫了之后再次递了过去。
两人看着徐情试过温度后,再次递过来的鸡肉块,一人拿起一个吃了起来。
小表弟似乎是没吃过瘾对着徐情说道:“娘亲熟了,熟了,熟了。”
徐情看着小表弟这般又看向余哲东,似乎是在询问。
余哲东看着徐情投过来的目光,没有说话而是点了点头。
看哲东这般,徐情心中便有了答案。对着小表弟说道:“小明,我们等面条好了再吃好不好,跟你小东哥一起帮我扒个蒜捣碎做蒜汁儿好吧。”
看徐情这般说小表弟面露难色,自己很想吃却又不得不听徐情的话。
看小表弟这般余哲东蹲下身对着小表弟说道:“小明是最听话的了,鸡肉再闷一会的话会比现在更好吃,我们去帮妈妈干点活好不好。”
李昭明还是想现在就吃,但奈何表哥跟母亲都那般说了。最终望着锅中的鸡肉抿了抿嘴唇不舍的走开了。
来到院落中后余哲东看着小表弟说道:“昭明你知道大蒜放在哪里吗。”
李昭明没有回应直接去把蒜拿了过来,自顾自的掰开扒了起来。
看小表弟还在因为刚刚的事情生气,余哲东拿起大蒜边扒边对着小表弟说道:“小明,吃完饭表哥带你去推钢圈好吧。我们一起推看谁推的远。”
听余哲东说要带着他去推钢圈,小表弟瞬间来了精神一扫刚刚的阴霾说道:“好啊好啊表哥。”
余哲东说道:“那你还生气不。”
李昭明没有回答而是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就在两人扒完蒜捣碎蒜拌好蒜后,徐情这边的面条已经煮好了。
“小东,面条煮好了。你俩把捣碎的蒜拿进来吃饭吧。”
两人来到厨房,徐情已经把面条用碗装起来了。看着已经装满的两碗面条。两人各自端了一碗,浇上蒜汁拌一下,再加上炖好的鸡肉块,最后再淋上点汤汁。令许久没吃过肉的余哲东,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挑起面条呲溜呲溜地吃了起来。
“好吃,三姨做的捞面条最好吃了。”
小表弟也在一旁呲溜呲溜地吃着面条。虽然没有说话,但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徐情做的面条有多么好吃。
徐情笑着说道:“好吃就行,小东,不够吃了这里还有。”
“三姨,你咋不吃呀!三姨父呢?都这个点了,他咋还不回来吃饭呀。”
“今天窑上有点忙,正赶上出砖呢?我刚买鸡回来时跟你姨夫说过了,饭做好了给他送过去。我们一起在窑上吃。”
“三姨,我跟你一起吧。”
“不用了小东,你刚来今天刚好你表弟也在家,在家陪你表弟玩吧。还有啊我等会就不回来了,晚上跟你姨夫一起回来。”
“好的,三姨您路上慢点啊。”
徐情走后两人吃完饭,余哲东把碗洗过后。两人在院子中间推起了钢圈,推着推着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