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宰予论嘉靖改谥
- 开局刷到永乐大帝,朱棣慌了!
- 我从山间来
- 2148字
- 2025-04-27 01:13:16
【现在站在你面前的是:】
【明太祖朱元璋四皇子,燕王,靖难之役发起者,永乐盛世开创者。】
【明朝第三代皇帝,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太宗。】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成祖。】
【大明二祖之一,万世不祧。】
【——永乐大帝·朱棣是也!】
伴着特殊的旋律,天幕中传出旁白的声音。
虽音调对于许多观众来说有些奇怪,但却丝毫也不影响他们理解其中意思。
对此,万朝观众只能归功于天幕的神奇之处。
华盖殿。
永乐帝朱棣刚翘起的嘴角又垮了下去。
他回头看向太监搀扶着的大儿子朱高炽:
“高炽,明成祖是你封的?”
“父皇,天幕上先有太宗,后有成祖。儿臣以为是后辈子孙私自改的。”
朱高炽长得一脸富态,体粗面善,言语间吐字清晰,不卑不亢。
朱棣仔细想想,倒也是这么个理。
他转而看向朱高煦,眉头一拧——你小子改的?
注意到朱棣的目光,朱高煦当即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
只是脑海中始终回响着当初靖难之役时燕王朱棣的那句:
“勉之!世子多疾。”
同样的宫殿。
燕王朱棣本就垮着的脸更黑了。
在他面前,朱元璋不知何时夺过了仪鸾司天武将军手中的金瓜,正一脸似笑非笑的看向他。
“怎么不说话了,永乐大帝?”
短短十个字,好似惊雷划过,朱棣心头一颤。
膝盖毫不犹豫滑下,发出啪的一声:“儿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是敢的很!”
金瓜在朱元璋手中高高扬起,作势就要朝朱棣身上砸去。
仪鸾司掌管礼仪,这金瓜虽是礼器不假,但也真是金的,若真砸下去朱棣也不用去北平就藩了,可以直接就地掩埋。
“父皇。”
太子朱标见此一幕,赶忙挡在朱棣面前。
“四弟今年方二十有一,那永乐大帝再怎么样也与他无关。况且,天幕还没结束,暂且看完再讨论如何处置四弟也不迟。”
“你啊你,老四都要夺了你的位置,你还为他说话!”朱元璋摇摇头,将金瓜往地上一扔。
“碰~”
地砖碎裂,展开条条裂隙。
朱标见此,眉头一跳。
他想起刚刚过去不到一月的胡惟庸案,父皇若借题发挥……
百工百官又要流多少鲜血。
朱元璋似乎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一摆衣袖,重新坐回龙椅之上,同时冷哼道:“你爹我没这么小心眼子。”
一旁,仪鸾司天武将军很识趣自觉的捡起地上的金瓜,重新摆正姿势,眼观鼻鼻观心。
内心不停念叨着:“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靖难之役,明太宗...”
李世民看着天幕,《礼记》云“祖有功,宗有德”,这后世君王与自己何其相似而能称宗,不知道自己百年之后庙号又会如何。
周敬王十六年,鲁定公六年。
鲁国,阙里。
一间简朴肃穆的庭院内,几颗杏仁绿意盎然。
几张木石堆砌的案几书桌整齐摆放,众多青衫儒生依次而坐。
为首处,一身高九尺六寸,修躬龟背,气宇轩昂的大汉目光如炬地盯着天幕看着。
突然,一声不合时宜的鼾声在庭院内响起。
孔夫子目光如电,转身看向声音传来处——是那个刚加冠没多久的小家伙。
“宰予(字子我)!”
孔夫子的声音如黄钟大吕,中气十足。
但宰予丝毫不为所动,睡的香甜,呼噜声绵绵长长,大有生生不息的意思。
“啪~”
一个清脆的巴掌声打断鼾声。
动手的不是夫子,而是宰我旁边的仲由(字子路)。
仲由年龄与孔夫子相近,身形亦接近。
浓眉方脸,鼻梁高挺。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穿一身直裾深衣,于莽撞中又有几分书生气。
仲由这一巴掌下去,直接把宰予打清醒了。
他揉了揉惺忪睡眼,顺带着打了个哈欠:
“子路,晚上好。诶,夫子也在!夫子也好。”
说着说着,宰予声音突然小了下来,他看了看左右,才想起这是在课堂上看天幕,讪讪道:“啊哈,大家都在啊。好雅兴,好雅兴。”
“啪~”
又是一巴掌拍到宰予头上,仲由道:“夫子刚刚叫你。”
“叫我?”
宰予一脸迷惑的看向孔子。
“子我,你来分析一下天幕上的后世之礼。”
“后世之礼?”
宰予眨了眨眼,抬头看去,就见偌大的天幕之上,几排简体字整齐排列。
宣王时,史籀(音咒)造字,称为籀文。
鲁国为周公封国,向来守礼,籀文颇为流行。
宰予识得的也大多数是籀文,他一眼看去,就只认出了“宗”“成”“祖”等寥寥数字。
字都认不全,更别谈分析了。
天幕似乎也知道他的窘境,就见一个半透明的奇特符号出现,其上画面顿时便静止不动了。
宰予知道,用后世的说法,这是视频被暂停了。
这下不答都不行了。
好在夫子也没有特意为难他,将天幕上的字读了一遍。
“嗯...啊...”
宰予沉吟一会,灵机一动,道:
“三代皆无改谥先例,这后代的君主先为太宗,后作成祖,学生以为可从其谥中一窥究竟。”
改谥?
孔子略有些惊讶的看向宰予,他本以为是追封谥号,完全没往改谥方向上去想。
在他看来,追谥加谥以至于一人二谥也比妄自改谥来的好。
《周书·谥法解》(后世作<逸周书>):天子崩,大臣至,共议谥于南郊。明受之于天,不可改也。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者,人治之大者也,谥以尊名,节以壹惠。
改谥之说,古之未有。
但后人有之倒也不足为奇,毕竟,大周尚在便已经礼崩乐坏,黄钟毁弃随处可见,瓦釜雷鸣屡见不鲜。
周公之道,道阻且长噫!
见夫子没有打断自己,宰予继续道:
“《书经·大禹谟》说,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广运者,德行广被天下,泽其八方。为继位之君,守成之主。故不以武开天下,而以德守邦国。”
“《尔雅》言,肇者,始也、谋也、敏也。与广相对,当取意为始,即开国之君,创业之主。”
“这后世君王,改谥广运为肇运。予以为,其得位不正,其后世有效其法者,亦得位不正,后世之君为正名而改谥。”
“以启代体,以肇代广,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