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入宝山

月浦方向的战斗还在继续,枪炮声一直响个不停。

郝平川是想去月浦的,毕竟那是自家老部队,能回去自然是好事,可他派人去看过了。

除了东南方向,那边有杨盛河阻拦,鬼子过不去。

其他三面都让鬼子围的水泄不通。

东南面正是宝山城方向。

想要绕过去,得经过鬼子重兵防守的道路,大白天的想过去,根本没有机会。

所以,还不如干脆直接去宝山呢,宝山一线也是国军的部队,不过之前好像是56师一个营分兵驻守。

其实郝平川并不知道,驻守宝山城的早已换成了583团三营了,因为断了联系,加上消息滞后。

还有就是他一个小小连副,能接触的消息和战报有限,这战场讯息一天三变,这就跟小人物根本不知道高层的动态,而高层也不会关心你一个小连副的死活,道理是一样的。

罗四海想去宝山,纯粹是自己内心的那一点儿“英雄”情节作祟,当然,他也不是非要去。

只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去宝山也不错。

一晚上隐蔽行军。

终于在天亮,算时间应该是30号的清晨,他们终于在晨曦中看到了已经被炮火蹂躏过一遍的宝山城了。

城门楼上的硝烟还没有散开。

江面上的鬼子军舰突然拉响了汽笛,旗杆上高高悬挂的膏药旗,肆无忌惮的在长江内游弋……

一架架飞机从甲板上挂单起飞,从罗四海他们头顶上掠过,飞向月浦以及罗店方向。

也少不了近在咫尺的宝山城。

无言的愤怒和一丝无力感,令罗四海手指甲狠狠掐进了掌心肉中,感觉不到疼痛。

长江里这些鬼子军舰,还有属于西方列强的,迟早都要将它们彻底撵走,不,击沉,再打捞上来,将来建一个博物馆,对外展览!

外国人参观要收费。

“走吧,我们的得过去了,看来我们运气不错,宝山城还在我们手中。”望远镜内,宝山城最高建筑,城东文昌阁上的旗杆上飘着的是一面青天白日旗。

迎着江风,猎猎作响。

战火早已波及到宝山城,甚至现在的宝山城还一度被日军占领,这是后来从鬼子手里给夺回来的。

表明身份,倒是没有被为难,只是被暂时缴了枪械。

一路进来,随处可见残壁断垣以及光着膀子修筑工事和垒沙袋的军民,忙的是热火朝天。

显然在这之前经历了一次惨烈的战斗。

宝山城建造于明初,原先是一座军城,直到清代设县后,才变成军民混居的市镇。

宝山城以镇海楼为中心,延伸四条主街道,分别通向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还有一条东西向的石皮街,是宝山城最主要的商业街,战前,也是十分的繁华。

现在是满目疮痍,老百姓和商户大多数都先一步离开,或者躲出去了,剩下的是不愿意离开,或者被雇主重金留下看家的。

这座城池在冷兵器时代非常坚固,可在现在的飞机大炮的之下,它就变得非常脆弱了。

这城很难守,留给三营的时间不多了。

“郝兄,罗兄,这边请,我们营座将指挥部设在城东的文昌阁,那边地势高,视野辽阔,便于观察城外日军的动向……”前来迎接他们的中尉钱副官热情的领着他们过来。

“多谢钱兄了。”郝平川军衔也不过是中尉,可人家钱锡爵是营部副官,加上他们来的是客,自然要谦逊一些。

“你们这是从哪儿过来的,怎么看上去有些狼狈?”

郝平川讪讪一笑。

该死的罗四海,居然建议他把缴获的武器和弹药,以及鬼子军服都找地方藏起来了。

还找理由说,他们是来投奔三营的,要是一个人背着两支三八大盖,还扛着两挺歪把子(一挺是打伏击缴获),这就有些故意的炫耀了。

毕竟是去人家地盘,低调些好,武器,带着够用就行。

不够,再找鬼子要就是了。

郝平川也不知道是怎么就同意了,把多余的武器装备还有物资都找个地方给掩埋了起来,还做好防水措施。

他哪里知道,罗四海是故意这么做的,就凭三营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把他们加上,估计最后都守不住宝山城。

万不得已,他得在城外留个后手。

多余的这点儿武器弹药,对守城而言,没有多大帮助,但一旦部队突围逃命,有这么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那就能救命了。

而且即便把这些武器弹药带进宝山城,那你能眼睁睁的看着兄弟部队缺枪缺弹的,你好意思不拿出来吗?

这不是自私,而是未雨绸缪。

况且,低调一些没坏处,省的被人嫉妒,还惦记。

相比他们这支差点儿全军覆没的小分队,人家的日子要比他们好过多了,再差,也是有奶的孩子。

“郝兄,罗老弟,请!”

进入文昌阁,都是忙碌的身影,日军虽然还没有对宝山发起进攻,但这是迟早的事情。

他们现在正在围攻月浦,对宝山方面只是派出了警戒部队,而城东方面,已经有日军侦查尖兵出现了。

宝山城是曾经的卫所军镇,是战略要冲,日军想要保证后方没有后顾之忧,肯定是要攻占宝山的。

松井那个老鬼子可是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呢。

文昌阁是砖木结构,十分坚固,因此才被选做为三营的指挥部,而且这里房间宽敞,可以架设电话,与上峰的联系也更加方便。

国军中,电台最多只架设到团以及,营级单位,除非十分特殊,根本不可能配备电台。

三营隶属土木系,中央军嫡系,都没有配备一台无线电,可想而知,其他地方部队会有多窘迫?

用大刀片子跟武装到牙齿的鬼子战斗,血肉之躯去挡子弹,抱着敌人同归于尽,这可真不只是历史书里简单的几句描写,真实的情况比书里记载的更加残酷。

一进作战室。

罗四海就瞧见一个带着黑框圆眼镜儿的黝黑青年军官,看他的领章,已经是个中校了。

中央军中,中校营长倒是比较多见的,很多主力营的营长都是中校,而且这姚子卿是黄埔六期的,算是天子门生,自然是升得快了。

姚子卿,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

罗四海内心还有些小小的激动,这可是见到活的了。

“报告营座,人带来了。”钱锡爵上前一步,给姚子卿敬了一个军礼,汇报一声。

“姚长官好,卑职郝平川,这是我的副手罗四海。”郝平川也跟着敬了一个军礼,介绍一下自己后,又介绍了罗四海。

大家虽然那是一个团的,但郝平川战前只是个少尉,临时提的中尉连副,这几天战斗下来,583团基层连排军官战损高达百分之五六十,很多连排长之前还是排长,班长。

这要是三营的官兵,姚子卿还认识,可郝平川跟罗四海是二营的,名字或许听说过,但人估计可能就是一面之缘,甚至没见过都正常。

“郝平川,你是湘北恩施人?”

“姚长官怎么知道卑职的籍贯?”

“有一次,你到团部接受嘉奖,我在台下听你介绍过自己,印象很深刻,当时你说,你是家里的长子,才有机会被送去读书,可惜读书不行,又想着出人头地,这才跑去当兵。”姚子卿笑呵呵的一声,他是广东人,带着浓厚的粤语腔调。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儿了,没想到姚长官您还记得……”郝平川不好意思的挠头一笑,“对了,我给您介绍,这位是罗四海,我手下的排长,也是我兄弟,他跟您一样,都是黄埔出身。”

“哦,你是黄埔的?”姚子卿看向罗四海,有些惊讶,其实他的麾下很多基层军官都是黄埔的,他本人是六期,七期,八期的都有,十期也有好几个,不过,牺牲的也不少。

大部分都没成家,有的才刚成家,孩子还没出世……

“姚学长好,我是十期步兵科的。”罗四海眼神平视对方,不紧不慢的介绍一声。

“十期的,我这边有个排长,叫杨镜秋的,也是十期的,你认识吗?”姚子卿发问道。

“镜子?”罗四海一听这个名字,记忆里立刻跳出一个人来。

“对,这小子平日里就爱臭美,爱照镜子,都喜欢叫他‘镜子’。”姚子卿哈哈一笑。

眼前这位罗四海的身份确凿无疑了,肯定是黄埔十期的小学弟了。目光不由的柔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