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接触
- EVE星图破晓:从军校到星海
- 努力挺好的
- 2011字
- 2025-06-19 14:30:03
林教授仔细检查了邮件中的资料附件,确认文件完整且无遗漏后。
在电脑上操作学校内部系统。
将这份加密邮件发送给杨辰。
发送完成后,系统弹出“发送成功“的提示框。
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杨辰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通,听筒里传来杨辰的声音。
“林老师?”
“小杨啊,你要的等离子护盾资料我已经通过内部系统发过去了。”
林教授语气平和地说。
“邮件里包含了你要的工作原理说明、设计图纸和参考文献等资料,你记得查收一下。”
杨辰在电话这边回应道。
“好的,我这就登录系统查看。”
“麻烦您了,林老师。”
林教授继续补充道。
“如果下载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这些资料涉及跨学科内容,系统可能会有些特殊提示,按正常流程操作就行。”
杨辰答道。
“明白,我先看看资料,有不清楚的地方再向您请教。”
挂断电话后,杨辰打开电脑,登录内部系统,开始下载林教授发过来的文件。
资料下载完毕后,杨辰立刻将电子文件打印下来。
当然遵循保密条例,这些资料将按照规定,不可以拿出实验室,使用完毕需要立即销毁。
拿着这堆资料回到烛光实验室内的阅读室。
将资料放在桌面上,杨辰开始阅读。
在看书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关键原理说明,他就会停下来,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自己能理解的简易示意图。
看到其他比较重要的内容时,杨辰还会使用红笔标记,同时把重点记在笔记本上。
他准备在实验室内开始闭关研究。
不过杨辰在闭关前,团队内的三人开了一个小会。
杨辰详细说明了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安排,两人听完之后。
郑飞光拍着胸脯保证。
“杨哥,你放心吧,实验室的日常工作就交给我们。”
周瑶则推了推眼镜补充道。
“如果有需要协助的事情,直接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形成了默契的工作节奏。
郑飞光负责处理日常实验设备的维护和基础数据采集。
周瑶则负责离子推进器的后续事宜。
但每当经过阅读室的时候,两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放缓脚步,连说话声音都压低几分。
阅读室和休息室成了杨辰的主要活动区域。
清晨时,郑飞光从寝室来到实验室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阅读室的灯光还在亮着。
杨辰还在阅读室内伏案学习。
深夜时,又总能看到休息室内放着叠好的毛毯。
周瑶特意在休息室内添置了一个小型的保温箱。
里面时常备着茶水和点心。
某天中午,郑飞光拎着三份盒饭回来。
发现早上给杨辰带的早餐还放在原地原封未动。
郑飞光探头看了看阅读室内,只见杨辰坐在椅子上,面前摊开放着厚厚的资料。
他正在全神贯注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没有发觉郑飞光的靠近。
郑飞光摇了摇头,轻手轻脚的把午餐放在一边的茶几上,退了出去。
晚上八点,周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路过阅读室的时候。
发现今天的午餐依然没动。
她无奈的叹了口气,转身去休息室泡了一杯热咖啡。
连同小保温箱内的点心一并放在杨辰的手边。
“先吃点东西吧。”
周瑶轻声提醒。
“资料又不会长腿跑了。”
杨辰这才如梦初醒,看了看时间,不好意思的对着周瑶笑了笑。
自此以后,周瑶和郑飞光达成了无声的约定。
早餐由最早到的郑飞光负责,午餐两人轮流带。
晚餐则由比较晚走的周瑶准备。
他们从不多说什么,只是确保食物总是准时出现在杨辰触手可及的地方。
有时是一份热气腾腾的盖饭,有时是几块补充能量的巧克力。
偶尔还会附上一张写着记得休息的便利贴。
而杨辰则在闭关后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了等离子护盾的资料上。
靠着团队内其他两个小伙伴心照不宣默契的照顾。
杨辰进入了一种比之前几次学习知识还要专注的状态。
随着研究的深入,杨辰逐渐摸清楚了等离子护盾技术的工作原理。
当初在查询这款技术的时候,在档案中看到了它的测试表现。
也知道等离子护盾技术现在只是名为护盾。
但当了解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后,他发现这实际上更像一个精密的电磁过滤器。
通过特殊的方式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像筛子一样筛选电磁波,从而达到抵御EMP的效果。
研究过程中,杨辰在笔记本中的某一页列出了一张对比表格。
左边是杨辰摸清楚的等离子护盾技术的实际功能。
右边的则是他想象中的护盾技术拥有的效果。
两者之间用红笔标注的差距足足有七八项。
其中最醒目的是无法防御物理攻击这一条。
尽管如此。
研究等离子护盾技术带来的收获还是让脉冲护盾发生器的进度条往前攀升。
看着脑海中的系统兑换界面里增长的进度条。
杨辰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他此刻觉得距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等他将国防科技大学提供的等离子护盾技术资料完全消化后。
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推导公式和原理分析。
杨辰反复核对了所有关键参数,甚至重新验证了几处复杂的技术模型。
但系统界面的进度条却像被冻住似的。
始终停留在38%的位置。
再没有一丝进展。
这个现象让杨辰陷入沉思。
更让他感到棘手的是,当他尝试根据现有的理论推导下一步的时候。
发现很多关键环节完全超出了当前的科技框架。
那些未解的难题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单靠学习现有的资料根本无法突破。
这还是杨辰拥有系统,能够知道难点出在哪。
不像离子推进器那样完全是另一个领域的问题,需要有人指点。
也不像是三钛合金这种不怎么需要大量知识的配方蓝图,需要自己实地结合修改配方重现三钛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