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止反清
- 家父和珅?我要掏空大清朝!
- 慕百峰
- 2239字
- 2025-05-27 16:22:29
丰绅殷德在恭王府,哦不,是自家花园转了一圈后回到房间,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穿清不造反,菊花……
本来他一想,自己成了八旗子弟,似乎有点麻烦。
但再细细一想:在这个时间点,这个环境下,似乎只有这样的身份才能成功反清啊!
实话说,在南明灭亡前或者鸦片战争后,汉人反清还行,其他时间都很难。
乾隆甚至把八旗整顿得又支棱了一阵子,虽然很快又不行了,但乾隆朝还是出了好几个名将,如今活着的就有阿桂、福康安、海兰察。
阿桂是领班军机大臣,身上有不少战功,什么平定大小金川、宝岛林爽文的,四次被绘像于乾隆朝紫光阁功臣,两次列名第一。
福康安的名气最大,他是《还珠格格》里大鼻孔尔康的原型。
福康安出身富察家,老爹是乾隆朝前期的超级宠臣——傅恒(乾隆第一任皇后的弟弟)。
福康安的战绩比阿桂好得多,最显赫的就是平定廓尔喀。
众所周知,乾隆有所谓的“十大武功”,就是十次战争。大部分水分很大,但平定准噶尔和平定廓尔喀这两项还是很强的,劳师远征,保下了新疆和西藏。
历史课本上写过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福康安搞的。
这个人很能打。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阿桂和福康安两人都与和珅非常不对付。
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与和珅关系那么好,是和珅想与富察家搞好关系的一步,只不过富察家的家主福康安一直没被和珅搞定。
至于另一位海兰察,名气稍微低了一些,但他手底下的索伦兵才是大清战力的真正王牌。
索伦兵数量很少,巅峰期也只有几千,但绝对是清军尖刀,硬仗都是他们打下来的。
索伦即“生女真”,后世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不是指环王里的大魔王哈)
清廷为了保持他们的战斗力,一直让他们生活在比较原始的状态。
反正这时候的清军依然有战斗力,——福康尔远征廓尔喀两年后才开始。
以上是军事层面的分析,丰绅殷德十分明白,反清不单单是军事,更重要的是建设。
而且八旗总体上很腐朽,不需要太担心,更需关注的是大清的防汉政策。
大清衰落的转折点是太平天国的冲击,一大改变就是清廷被逼的不得不重用汉人大臣。
从此晚清先后出了三个汉人权臣代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
换句话说,大清最害怕的是汉人,所以此前统治的200年间防汉胜于一切:
推行文字狱和愚民政策是怕汉人掌握知识、技能;
闭关锁国也是担心汉人通过某种方式得到资源和知识。(清朝并不是完全的闭关锁国,南边还有一口通商的广州。清廷高层很清楚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乾隆还与路易十六通信哪。一切都是统治需要,只不过后来越发傲慢)
太平天国时期,清廷迫于无奈给了汉人实权,事态马上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再也无法挽救。
到了晚清时期,摆在桌面上的已经是个死局:
不开民智,将继续因为落后挨洋人的打;
开民智,汉人则会更快地掀翻大清。
左右都是死。
而之所以有死局,是因为大清得国太不正。
——你要是得国正,搞什么剃发易服?你不是说自己是华嘛,难道汉人反而成了夷?
无解的问题。
除了这些,丰绅殷德还要考虑的就是抵御外辱。
两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玛德,想想那百年屈辱史,就咽不下这口气。
理了理思路,丰绅殷德心中变得渐渐清明:
开民智,让广大民众获得知识,乃至搞出工业革命;
想办法让汉人慢慢渗透到官僚体系的核心乃至方方面面,大清自然岌岌可危;
然后,就是让洋人见识见识醒过来的巨龙的威力。东印度公司是吧,小样儿,你想不想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以上都是只有现在的身份才能做到的。
乾隆嘉庆时期,汉人即便能升任某个重要职位,权力还是太有限,一举一动被死死盯着,更不可能练兵!
反而丰绅殷德这半个汉人半个满人,可以如鱼得水。
想通之后,丰绅殷德不禁手舞足蹈。
但很快,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十年后乾隆归西,嘉庆皇帝就要斩了和珅,抄其全家。
皇权巅峰时代,丰绅殷德即便是个穿越者,对此能做的也很有限,最多就是多做几年纨绔子弟。毕竟嘉庆是铁了心要除掉和珅。
除非……
【系统提示,获得初始基础能力:器宇不凡。可随时间逐渐全方位提升个人气质及人格魅力】
【获得能力:诗词双绝。诗成泣鬼神,笔落惊风雨】
漂亮!
缺啥来说!
丰绅殷德脑中果然藏着一个系统。
稍微检查一下,应该是可以定期抽取某种能力或者技能奖励。
有了它,一切想法才大有可为。
丰绅殷德更高兴了,忍不住想跳个舞,只可惜他不会跳舞。
门外,冯霁雯端着一碗新鲜的人参粥又来了,透过门缝,看见屋里的儿子正在做一些奇怪的动作,嘴里不断喊着:
“伸展运动,预备,起!”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
“……”
冯霁雯莫名其妙,小声问旁边的丫鬟:“额驸在干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丫鬟回道,“早上额驸去后花园了转了一圈,眼角都是压不住的笑意,很多举动怪怪的。”
冯霁雯有些担心:“该不会是发烧让脑子受了点影响?”
这话丫鬟就不敢接了。
冯霁雯推开门:“德儿,来喝粥。”
丰绅殷德停下正在做的广播体操,“谢额娘。”
“德儿,你刚才做的是什么?”
“我在……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是好事,但也不能太用急。”冯霁雯关心道。
“孩儿知道了。”
丰绅殷德坐下喝了一口人参粥,“额娘,有没有肉吃?”
“太医说明天才能进食荤腥。”
“我已经基本恢复了。”丰绅殷德央求了一句。
“好吧,我一会儿让厨子给你做只鸡。”
冯霁雯拧不过宝贝儿子,只要他死不了,一天吃100只也无所谓。
吃了半只蘑菇煨鸡,喝了碗鸡汤,丰绅殷德感觉整个人都舒坦了。
果然还是这种“平民”食物更适合自己,天天吃人参实在受不了。
“额娘,我能出去转转吗?”
冯霁雯摇了摇头:“要先问问太医。”
两口子前几天被吓个半死,一点险都不敢冒。
丰绅殷德没办法,只能多在家里养上两天。
好在他家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