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白鹿洞书院揭示》
开学典礼的混乱过去三天了,白鹿书院后山的裂缝依然被警戒线围着。我蹲在竹林里摆弄手机,突然听见欧阳菲菲的尖叫从裂缝深处传来。
“罗子建!快来看这个!“
我差点把自拍杆掉进石缝。这个台湾来的交换生总是一惊一乍的,不过她三天前在开学典礼上徒手接住坠落匾额的功夫确实厉害。我缩着肩膀钻过警戒线,发现裂缝尽头竟是个天然石室。
“你们在搞行为艺术?“陈文昌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这个福建男生正端着碗沙县拌面,辣椒油滴在他的考古学课本上。他身后跟着张一斌,那家伙的汉服下摆不知何时沾满了泥浆。
石室中央立着块青灰色石碑,欧阳菲菲的强光手电照在斑驳的碑面上。我凑近看发现是《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那篇著名的学规,书院里到处都能见到复制品。
“这有什么特别的?“张一斌用自拍杆戳了戳碑文,“明代复制品?“
“笨蛋!“欧阳菲菲夺过他的自拍杆,“你们看第三列第七字开始。“她的指尖划过那些看似普通的楷书,“每句第七字连起来是'白鹿角藏于三宝'。“
陈文昌的筷子突然掉在地上。我们四个脑袋同时挤向石碑,鼻尖几乎贴上冰凉的石头。我摸到碑文边缘有细微的凹槽,突然意识到什么,掏出手机打开光谱分析APP。
“都让开!“我把手机横过来扫描碑面,“这些空白处在紫外线下有反应。“
屏幕上的蓝光显现出大片褪色墨迹,张一斌突然用自拍杆敲我后脑勺:“天才!这特么是份密码地图!“
我们像四只抢食的麻雀般挤在一起研究。欧阳菲菲突然从背包抽出毛笔,蘸着矿泉水在碑面空白处涂抹。陈文昌倒吸凉气:“你随身带毛笔?“
“书法社的。“她头也不抬,笔尖过处,淡褐色的古地图渐渐浮现。我注意到她握笔的姿势特别标准,手腕悬空得像在表演茶道。
张一斌突然怪叫:“等等!这地图比例不对啊!“他掏出校园卡对比,“藏书楼和山泉的位置完全反了!“
“因为这是明代布局。“陈文昌的拌面碗不知何时搁在了石碑顶上,“永乐年间山体滑坡改过水道。“他指着地图边缘的小字,“看这个'甲午年重修'......“
我们同时安静下来。欧阳菲菲的毛笔悬在半空,墨水滴在张一斌的汉服袖子上。甲午年——1414年,正是郑和下西洋时期。
“所以,“我听见自己干涩的声音,“这是六百年前的——“
石室突然剧烈震动,陈文昌的拌面碗滑向边缘。张一斌一个飞扑接住碗,却把自拍杆甩了出去。金属杆撞在石碑上发出清脆的“叮“,刹那间,碑文所有第七字的笔画突然开始泛出诡异的荧光。
“光谱反应变了!“我手机上的图像剧烈闪烁。欧阳菲菲的毛笔突然被某种力量拽向碑面,墨迹自动延伸连接成完全陌生的图案。
陈文昌突然用闽南语骂了句什么,指着我们身后。月光从裂缝斜照进来,投下一个戴方巾的人影——那绝对不可能是现代人的剪影。
荧光碑文此刻组成清晰的三个词:白鹿角、云雾茶、金星砚。没等我们反应,石室顶部传来土石崩落的轰鸣。
“跑!“张一斌抓起自拍杆当登山杖。我最后瞥见那个明代装束的人影举起类似罗盘的东西,碑文上的荧光突然全部熄灭。
我们连滚带爬冲出裂缝时,身后传来清晰的锁链碰撞声。第二天校方宣布封锁后山,而欧阳菲菲的毛笔莫名变成了深褐色——就像在朱砂墨里浸泡了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