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佳作篇 30
- 让你的记叙生花:时师教你记叙
- 时师
- 1936字
- 2025-06-17 15:12:11
第44章 佳作30
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引用名句,也是文章主旨的表达。】
终于来到了这一天,高考。【入题快捷,干净利落!】
当试卷发下来后,本该焦躁的内心竟然有些平静,值得庆幸的是,很多题一眼就看出了它的答案,果然多年的积累是有用的。【扣“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
做着做着我似乎有些飘飘然,欣喜有学过的知识可以用上,总算没有白上这么多年学,我好像看到了胜利女神在向我招手,她身后洒满阳光,温和的笑意挂在她弯弯的嘴角上,我……停!这是在高考!我居然在幻想。【绘情绘景,真实感强。】
赶紧将思绪拉回,我听到寂静的考场中只有“沙沙”的写字声,我再次将自己陷入题目中。
我有些不屑,许多知识被老师逼着记下,却发现根本没有考,我有些郁闷,连带着下笔写字的力度也重了几分。【扣“有的暂时用不上”。】
当考试还剩五十分钟时,【启动“倒计时”模式,营造出急鼓繁弦的感觉。】我决定写作文,不知是否是我过于“轻敌”,连续读了几遍竟然没有读懂题目,心中顿时警铃大作,这时才感到脑中积累的素材如此之少,想写“陈寅恪不慕学位,一心向学”?不行。想写“刘文典之后再无狂徒”,却发现与材料无关。想写“钱钟书为专心写作而拒客”?更是没有关系。【扣“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
此时,我的手心已是满满的汗水,我终于体会到“热锅上的蚂蚁”是何种心情了,距离考试结束只有三十分钟了,【继续制造紧张的气氛。】我的大脑却依旧一片空白,这该如何是好!
这一刻,耳边“沙沙”的写字声似乎成了一声声“催命符”。我不禁再次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若是平时再多背几个人物素材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狼狈不堪。【点明主题。】
一滴汗水从我的鼻间凝聚,我听见它“吧嗒”一声掉落在我的手背上,烫得我的手火辣辣的疼,似乎苍蝇也看出我的窘迫,趾高气扬地飞舞在我面前,嗡嗡地嘲笑着我的样子。【精彩的细节。】
这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让紧张的气氛蔓延开来。】
我急躁不安,作文还一动没动,又发现选择题还未涂。只好先放下这让人头痛的作文。
涂好卡后我突然想到,这个材料不就是告诉我们,虽然有些东西暂时用不到,但仍要提前做好准备,更不用说那些会用到的东西了。这是告诉我们要做好一切准备,免得像我现在这样啊!【再次点题。】
正当我正要提笔时,传来了一声晴天之雷,考试结束了!
看着空荡荡的作文,我又叹了一声:“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全篇有如考场实况转播,让人透不过气来!最后仍然没忘点题。】
【综评】
本文是题材时新的记叙文,仿佛考场的实况转播一般,特色鲜明:
构思巧妙,匠心独运。标题拟得巧,题目“书到用时方恨少”直接扣住材料中的“用”这个字。在正文中,全文也紧紧扣住了“准备和旅行之用”这一中心,巧妙地把原材料中的四个“有的”全部放入文中,凸显了中心,这显示了考生不同一般的构思能力。
波澜起伏,抓住人心。在叙事上,全文波澜起伏,作者巧妙运用了表明时间的语句:“当试卷发下来后”“当考试还剩五十分钟时”“距离考试结束只有三十分钟了”“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考试结束了”……随着时间的一步步推移,我们时刻为作者揪着一把心,他(她)到底能不能顺利完成这篇高考作文呢?当我们看到文章最后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一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为考生的机智和随机应变点赞。
【典题20】漫漫旅途中的行囊(2016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典题解析】
这是极富思辨性的材料。考生在“有用”和“无用”“长用”和“短用”“有备”和“无备”“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和“没有准备的却需要用到”等二元概念的解构分析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取向、情感体验。
材料中的“行囊”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积淀,包括学识、技能、力量、情感、精神等。“旅程”可以理解为成长历程,包括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行囊”里的东西肯定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东西。
写作时可以综合整个材料的含意来写,强调人生成长需要备好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品质。也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写,比如:“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指能给你指明方向、带来力量的东西,让你在旅程中受用无穷;“有的暂时用不上”重在“暂时”,指总会对人生旅程起到作用的成长要素;“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适宜从反面立意,反思某些因素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只是因为准备不充分、积淀不深厚而让人生产生了遗憾;“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是很有诗意的表达,也很有深意,可以是物质层面的,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某些优秀品质、情怀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