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爱,从没走远

进入冬季后,沈倩的工作明显减少了一些。

原本高密度的拍摄周期暂时告一段落,公司也主动将她安排进一个调休期,名义上是“蓄力”,实则是给她喘息的时间。

沈倩倒也乐得轻松。

她每天起得不算早,醒来后第一件事不是刷手机,而是睁眼去找身边人的身影。

而周执,几乎从不缺席。

哪怕他有时工作繁忙,会早早出门,但总会在她床头留下一张字条,字迹稳重却带着温度:

【今早会议早点,冰箱有你昨晚想吃的芝士贝果,别等我再热。】

或者:

【天降温了,出门记得戴围巾,橘红色那条跟你的风衣最配。】

有时候字条会附上一颗夹心糖,有时会是一支小小的口红,甚至某次她心血来潮说“想要那个柚子味的唇膏”,第二天醒来,那个品牌限量款就安安静静躺在了书桌上。

沈倩时常觉得——如果说爱情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情绪,那周执就是那个每一滴水都流得恰到好处的人。

他不急不缓,却在每一个时机将最合适的温度递给她。

这天午后,她窝在阳台晒太阳,看书看到一半忽然想起一件事。

她拿起手机,翻出那张早已尘封的照片。

那是五年前的她,在大学的毕业展上,穿着白衬衫和牛仔裤,笑容有些青涩,但眼睛亮得像夜空里的星星。

而那时的她,身边并没有周执。

但她却记得,在展览的留言板上,有一行字——“你会发光,所以我总忍不住回头。”

字迹熟悉,是她后来才认出来的,那正是周执。

也就是说,在他们正式相识前,他就已经默默出现在她的世界里。

她曾以为是偶然,其实一直是必然。

她还记得,某次喝醉,随口问他:“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他那晚没回答。

只是在第二天早上,煎蛋边摆着纸条,上面写着:

【从你不记得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看你。】

沈倩抿唇,手机轻轻垂下,目光落在远处街角那株不知名的冬青树上。

爱,真的从没走远过。

它只是换了种方式,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陪着她。

门锁响动,她回过神来。

“回来了?”她起身迎过去。

“嗯,提早结束会议。”周执换鞋时看了她一眼,“你没出门?”

“阳光太好,我懒得动。”

“那我做饭,你等我。”

“你今天心情不错?”她笑着跟进去。

“嗯,项目初审通过,可能年前能敲定下阶段融资。”

“那太好了!”她真心替他高兴。

他却忽然转身,在她额头落下一吻:“其实最想说的,是回家的感觉真好。”

她怔了一下,随即笑着靠进他怀里。

她知道,他说的“家”,不是这个房子,不是这座城市,而是她。

是她站在门口看见他时的那一声“你回来了”,是她为他盛饭添汤、递上纸巾的手,是她在夜里轻声说“早点睡”的声音,是她醒来第一眼找的身影,是她不管多忙都会记得他生日、他体检、他喜欢哪种咖啡的习惯。

原来,所谓“从没走远”的爱,是两个人的世界里,无需多言就能彼此对上频率的默契。

周执说完那句“回家的感觉真好”之后,厨房开始响起切菜声、锅铲碰撞声,还有水壶烧开的咕噜声。

沈倩一边窝在餐桌旁剥橘子,一边翻着手机日程。

忽然,手机屏幕跳出一个陌生来电。

她接起,几秒钟后眉心微蹙:“好,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她站起身。

周执察觉到她情绪变化,转身问:“出什么事了?”

“是我小姨。”沈倩抿了抿唇,“她今天带孩子去体检,忘了带医保卡,我妈不在家,让我过去一趟。”

“我陪你。”

“你不是在做饭?”

“回头再做。”他说着已经关了炉火,拿起外套。

医院离家不远,两人很快赶到。

在门诊部找到沈小姨时,对方正坐在长椅上,怀里抱着有些哭闹的小男孩,身旁是一叠检查单。

“姨,我来了。”沈倩走上前,把卡递给护士,又顺手接过孩子。

周执没有插话,只是默默站在一旁,等她忙完所有手续,又陪她走上楼去儿科门诊,再等她和小姨一起挂完吊水、拿药、送人回家。

这一路他什么都没说,却始终站在她身侧。

等一切处理妥当,两人走出小区时天已黑。

沈倩忽然停下脚步,望着他,轻声问:“你是不是觉得这很麻烦?”

他一愣,随即摇头:“不觉得。”

“可这些事,说白了和你也没太大关系。”

“和你有关系。”他看着她,声音平静却坚定,“所以就和我有关系。”

她望着他,眼眶微热。

她从没想过,原来有一个人,可以在你临时被卷入琐事之时,不带一丝责怪地陪你把每一个复杂环节走完。

不是因为他天生热心,也不是因为他无事可做,而是因为那是你在意的事,他便愿意认真对待。

沈倩记得,之前朋友聚会上,有人半开玩笑地说:“结婚之后才知道,真正合拍的人,是那种你喊他去拿个快递,他连鞋都不穿就出门的人。”

当时她笑了笑没说话,现在她明白了。

真正让人动容的从来不是大事,而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因为生活不是浪漫剧本,而是一堆鸡毛蒜皮、突发状况、临时通知堆叠起来的真实日常。

能陪你一起处理这些“琐碎”,才是最长情的温柔。

回家路上,沈倩拉着他的手,忽然问:“你有没有哪一刻,觉得我们之间太平淡了?”

“从来没有。”

“但你以前不是说,喜欢的是那种‘惊艳感’吗?”

“那是以前。”周执转头看她,目光温柔,“后来我才发现,那种惊艳很快就会褪色,但你不一样。”

“你是那种越靠近,越觉得踏实、越想靠近的人。”

“我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多耀眼,而是因为你走过来的时候,我知道我想停下来。”

沈倩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紧了紧他的手。

她想,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爱从没走远”。

它不会在你失落时高呼“我在”,也不会在你哭泣时急着安慰。

它只是在你手忙脚乱的时候默默站在你旁边,像夜灯一样,不喧哗,却从不熄灭。

转天早晨,沈倩起床稍晚。

洗漱完毕后,她习惯性地去厨房找周执,却发现他不在。

餐桌上留了一张字条:【上午临时视频会,先去公司一趟,中午回来。】

她点点头,准备自己煮点粥。

正打开冰箱时,手机响了,是剧组那边的电话。

“沈老师,您上次的定妆照我们临时调整了背景,需要您确认一下,能现在连视频吗?”

“可以。”她一边接通视频,一边随口应着。

对方投屏出照片时,她忽然发现那组照片背景处理得过于模糊,连人物轮廓都失真了。

“我觉得这组不合适。”她语气平和却坚定,“失焦太重,演员的表情细节都被掩盖了。”

“可这是制片那边点头过的。”

“那我还是建议你们拿两套版本去交。”她语速平稳却清晰,“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补一组拍摄。”

对方显然有些不满:“沈老师,您这边是不是太讲究了点?”

这句话让她眉心皱了皱。

她不是不知道对方的意思——大多数艺人面对这样的瑕疵,可能都懒得计较,反正观众未必看得出。但她不一样。

如果自己都不认真,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尊重你的表演?

她正想解释几句,不料身后忽然传来门锁转动的声音。

她下意识回头,看到周执抱着一袋蔬果站在门口。

视频对话尚未结束,双方的语气也逐渐变得有些僵。

她不想在他面前显得情绪化,于是轻声说了句:“我晚点再联系你。”便挂断电话。

然而周执刚换好鞋,一边放下东西一边问:“剧组又出问题了?”

“也不算问题。”

“你刚才看起来挺不开心。”

她垂下眼,试图淡化这场对话:“就是小事,别放在心上。”

“但你挂电话前的语气很强硬。”

“有时候就得强硬点。”她反射性地顶了回去,声音略重。

空气忽然有一秒凝滞。

沈倩自己也意识到说得太冲,想开口缓和,却听见他淡淡地说:“我不是要质疑你做得对不对。”

“我只是觉得……如果你不想说,我可以不问。”

她怔住,看着他走进厨房,开始清洗蔬菜,没有再继续刚才的话题。

可那一瞬间,某种无声的距离感悄悄滋生了出来。

他们之间不常吵架,也不擅长吵架。

但偏偏这种无声的错位,比争吵更让人难受。

沈倩坐在沙发上,看着他安静切菜的背影,突然心里有些发涩。

不是因为他生气,而是因为她在对外界坚持的时候,不小心把对内的柔软压住了。

她知道周执不是不理解她的原则,他甚至一直都在支持她。

可她却因为情绪波动,把那份关心当成了质疑。

那顿午饭吃得格外安静。

饭后,沈倩悄悄洗了碗,然后走到他身边,轻轻拉住他袖子。

“对不起。”

他回头,目光柔下来。

“我刚才太急了。”她认真道,“不是针对你。”

“我知道。”他抬手替她拢了拢头发,“只是怕你太累了。”

她咬了咬唇,靠进他怀里:“你一直都很好,是我,有时候太硬了点。”

“那我们慢慢磨合。”

“嗯。”

他轻轻抱紧她。

窗外阳光正暖,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

他们都明白,有时候相处不是没有误会,而是能不能在误会后选择靠近。

真正的爱,从不怕冷场,也不惧冲突。

它怕的,是在沉默里放弃彼此。

而他们,从未选择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