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答辩席上,凤凰焚天
- 校花的后悔与我的星辰大海
- 公鸡哥
- 4967字
- 2025-06-30 20:15:41
报告厅内,因张浩那番极具煽动性的“借鉴”指控和评委尖锐的提问而弥漫的质疑、好奇与等待的躁动,在这一刻骤然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从候场区独自走出的身影上。
陈默的步伐沉稳有力,鞋跟敲击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清晰而孤绝的回响,如同擂响的战鼓。他无视了张浩投来的、混杂着得意与阴冷的眼神,也忽略了台下无数审视的目光,径直走到答辩席中央。
他微微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目光平静地扫过评委席和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那份超乎年龄的镇定,让原本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他瞥了一眼摆放在答辩台旁、连接着展示大屏幕的平板电脑——上面那个代表“Phoenix Nest”原型机核心控制器电压异常的刺眼红光仍在疯狂闪烁。
设备在关键时刻被动了手脚,意图再明显不过:让他无法正常演示,坐实“纸上谈兵”或“系统脆弱”的指控!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来宾,我是‘Phoenix Nest’项目负责人,陈默。”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大厅,清晰、冷静,没有丝毫颤抖。
他没有立刻开始方案陈述,而是做了一个令全场意外的动作。他俯身,快速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工具包,取出一把精密螺丝刀和一个便携式电压表。在全场惊愕的目光注视下,他转身走向旁边展示台上那台正在“抽搐”着火焰光效的原型机!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却又精准至极。几个呼吸间,原型机外壳被卸下,露出了内部精密的电路板。他无视了那些复杂的线路,目光锐利地锁定在一个微小但关键的稳压模块上。
电压表探针快速点测,他立刻判断出故障点:“目标电压被注入高频噪声干扰,导致反馈回路紊乱。”他低声自语,清晰地被麦克风捕捉到,技术细节脱口而出。
没有备用模块?来不及更换?只见陈默毫不犹豫地从自己携带的备用元器件包中取出一枚电容和一个小型磁珠滤波器。
他用电烙铁(工具包中早有准备)精准地将电容并联在反馈电阻两端以吸收噪声,同时将磁珠滤波器串联在电源输入线上!动作行云流水,如同外科医生进行精密手术,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他合上外壳,重新接通电源。屏幕上刺眼的红光瞬间熄灭!原型机那原本紊乱的火焰光效重新稳定下来,并且——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光芒更加璀璨,流动的节奏蕴含着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整个报告厅,陷入了一种近乎窒息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第一波无法抑制的惊叹声和雷鸣般的掌声!
“我的天!现场修好了?”
“这动手能力……恐怖如斯!”
“那手法太专业了,绝对不是临时抱佛脚!”
评委席上,几位见多识广的专家也忍不住交换着震惊的眼神。技术实力、临场应变、心理素质……陈默用一个看似微小的动作,却极其震撼地证明了自己作为工程师的顶尖硬实力!
陈默没有沉浸在掌声中。他回到答辩席,深吸一口气,眼神锐利如即将出鞘的利剑。
“现在,请允许我介绍,‘Phoenix Nest’——为未来建筑打造的不死神经网络心脏。”
他的开场白,简洁而充满力量。背后的展示大屏幕亮起,风格冷峻极简的PPT首页出现——没有张浩团队的花哨动画,只有一只由无数节点和数据流勾勒出的抽象凤凰剪影。
“我们的核心创新,并非简单的分布式架构。”陈默开门见山,直指要害,“而是在每个边缘节点(空调、照明、传感器等)内部,嵌入了基于深度迁移强化学习
(DMRL)的微型决策引擎【技术爆点】!”屏幕上动态展示了单个节点的微观结构,核心是一个精简但完整的神经网络模型运行界面。
“每个节点初次部署时,将从云端‘母巢’下载一个通用的高效轻量化策略模型(基础策略)。
关键来了:在节点运行时,其本地DMRL引擎能实时感知本节点独特的物理环境、设备状态和历史运行数据,并通过在线微调和知识迁移机制,在极短时间内(毫秒级)自我进化出最优的、高度个性化的动态节能策略【差异化核心】!!”
屏幕上一个节点接收着混乱的环境数据流,其内部的策略模型结构在快速微调变化,最终输出精准的控制指令,能耗曲线瞬间优化!这比张浩团队宣传的“预设本地策略”或“简单自适应”先进了不止一个世代!
“更关键的是,这些自我进化的节点并非各自为战。”陈默语气激昂,“它们通过我们设计的异步高效共识协议【另一技术爆点】进行关键信息的极简交换(如区域负荷峰值预警),在无需中央协调的情况下,自发涌现出建筑级别的全局最优能耗状态!”大屏幕上,数百个节点化作无数光点,它们之间只有极其稀疏的连线闪烁,代表信息的交换。
整栋建筑的能耗3D云图随之动态变化,展现出惊人的节能效果!这完美体现了真正的“群体智能”!
为了直观展示,陈默调用了苏晚晴优化过的压力测试脚本。屏幕上瞬间加载了深城一栋超大型商业综合体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真实运行数据流(人流、温度、设备状态、天气突变等)。
“传统集中式系统面对这种场景,延迟高、易崩溃。”只见“Phoenix Nest”的模拟界面中,无数节点的决策引擎如同被点燃的星火,瞬间亮起!
代表每个节点个性化策略的火焰图标猛烈燃烧、动态调整,整栋建筑的能耗曲线在剧烈的外部扰动下,竟然如磐石般稳定,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优化下降!数据的烈焰,在分布式智能的驱动下,化作了最强大的节能力量!
评委们身体前倾,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台下观众屏息凝神,被这极具冲击力和美感的技术演示深深吸引。张浩脸上的得意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铁青的震惊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
陈默的核心陈述结束,答辩进入评委提问环节。前几位评委的问题都聚焦在DMRL引擎的效率、共识协议的鲁棒性以及大规模部署的可行性上。陈默回答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展现出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化思维。
就在这时,一位与浩宇科技有过合作背景的评委(姓王),推了推眼镜,抛出了一个极其刁钻且充满攻击性的问题:
“陈默同学,你的技术构想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分布式边缘智能并非全新概念。浩宇科技的‘灵枢节点’同样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和本地优化能力,并且他们的公开资料显示,其核心设计草案提交于去年年底。
而据我们所知,你的‘Phoenix Nest’项目启动时间似乎晚于这个节点?我们注意到,你们的核心架构和理念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对此,你如何解释?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借鉴?”这几乎是赤裸裸地在指控抄袭,并将张浩团队置于“原创者”的位置!
全场瞬间安静,落针可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张浩脸上重新浮现出一丝阴冷的笑意。
陈默的目光骤然变得无比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他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一丝冰冷的、仿佛等待已久的嘲弄。
“感谢王教授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到了最关键的核心——原创性。”陈默的声音如同淬火的钢铁,冰冷而坚硬。
他不再操作PPT,而是转身,从答辩台下取出了那台至关重要的Wacom绘图屏!他熟练地将其连接到大屏幕投影上,启动了一个特殊的日志查看软件。
“诸位请看。”陈默的声音回荡在大厅,“这台绘图屏,是我的核心设计工具。最重要的是,它具备完整的、不可篡改的屏幕操作日志记录功能,精确到毫秒级的时间戳!”
大屏幕上,瞬间被密密麻麻的时间戳、缩略图记录和操作内容填满!
陈默手指一点,迅速定位到一份名为“分布式DMRL节点核心架构V0.1”的设计草图文件。创建时间戳赫然显示:2024年10月15日 14:23:05.876!比张浩团队声称的“去年年底”设计草案,足足早了两个月!
陈默手指滑动,日志如时光画卷般展开:“这是2024年11月2日,第一次在仿真环境中部署基础策略模型。”“这是2025年1月18日,突破性的异步共识协议初版算法草图。”“这是2025年3月5日,与苏晚晴同学远程协作,优化决策引擎内存占用的讨论记录(附有聊天记录片段截图)!”
日志中还夹杂着无数算法草稿、公式推导、代码片段调试记录……一条清晰无比、跨越数月的原创研发脉络,以无可辩驳的数字化形式,赤裸裸地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陈默最后调出了昨天在展位被张浩间谍偷拍到的、关于核心算法框图的那张模糊照片(苏晚晴录像提供),将其与绘图屏日志中记录的同框图早期版本(日期同样远早于张浩公开资料)进行并列对比!
竟然与陈默早期的、未优化的草图高度吻合,而与他最终答辩展示的优化版本细节有显著差异!这铁证如山般地证明了:张浩团队偷拍到的,恰恰是他们抄袭未完成版本的证据!他们连抄,都抄在了陈默的旧稿上!
“哗——!!!”整个报告厅彻底炸开了锅!
评委们震惊地看着那精确到毫秒的时间戳链,这几乎是不可能伪造的铁证!
台下观众一片哗然,目光如同利剑般刺向脸色惨白、额头冒出冷汗的张浩!
媒体记者们疯狂按动快门,记录下这惊天逆转!
“至于‘灵枢节点’的核心设计草案时间……”陈默冰冷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射向面无人色的张浩,“张浩同学,是否需要我提醒你,贵公司那份所谓‘去年年底’的核心设计草案,是在哪个服务器、哪个IP地址、由哪位‘天才’在哪个具体时间点‘创作’出来的?
那份草案的编辑日志,是否也经得起这种毫秒级时间戳的检验?又或者……”他顿了顿,声音如同审判,“那份草案的诞生时间,恰好是在某次重要的项目会议之后?”这暗示了张浩通过内部关系窃取创意的可能!
“你……你血口喷人!伪造记录!”张浩猛地站起来,失态地指着陈默咆哮,但声音颤抖,色厉内荏。他团队的成员个个面如死灰,不敢抬头。铁证如山,任何辩驳都显得苍白可笑。
“肃静!”主评委严厉地喝止了张浩的失态,看向陈默的眼神充满了震撼与欣赏。“陈默同学,你的证据链非常完整,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原创性毋庸置疑!”
会场内再次爆发出震耳欲聋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献给技术的纯粹,是献给原创的尊严,是献给孤勇者在绝境中亮剑的震撼一击!
陈默站在答辩席中央,沐浴在掌声与无数敬佩、惊叹的目光中。他微微闭上了眼睛。七天焚心般的闭关、被抄袭的屈辱、舆论的漩涡、实验室服务器的烈焰、赛前的设备破坏、张浩的步步紧逼……所有的压力、所有的磨难,在这一刻,仿佛化作了燃料,点燃了他心中那只真正的凤凰!
焚尽荆棘,方得涅槃!
此刻,凤凰展翼,其光焚天!
最终评审结果毫无悬念。
“‘风暴杯’全国总决赛,‘绿色未来’赛道金奖——”主持人充满激情的声音响彻会场,“获奖项目是——Phoenix Nest!项目负责人:陈默!”
聚光灯打在陈默身上。他平静地走上领奖台,接过那座象征着年轻工程师最高荣誉之一的奖杯。奖杯沉甸甸的,其底座设计如同旋转的微型风暴。他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历经烈火洗礼后的沉静与力量。
发表获奖感言时,他目光扫过台下尚未离场、脸色灰败的张浩,声音清晰而有力:
“这座奖杯,属于所有在至暗时刻依然相信技术创新力量的孤勇者。它证明,真正的创造力无法被剽窃,无法被压制。它诞生于无人的角落,成长于质疑的风暴,最终,将在铁与火的验证中,发出照亮前路的光!”他没有点名,但字字诛心!
台下再次掌声雷动。张浩再也无法待下去,在一片鄙夷的目光中,带着团队成员狼狈离场。
颁奖礼结束,陈默回到酒店。疲惫如潮水般涌来,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手机响起,是苏晚晴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画面中,她背景似乎是深夜的实验室走廊,脸上带着浓重的倦意,但眼睛却亮得惊人。
“恭喜!金奖!我在路上刷到直播片段了!干得漂亮!”她的声音带着激动和沙哑,“绘图屏的日志……太关键了!”
“服务器那边怎么样?”陈默急切地问。
“数据恢复了一部分,尤其是你早期的设计草稿和关键日志,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是……”苏晚晴的脸色沉了下来,眼神锐利如刀,“网安中心追踪到了破坏手段的来源。非常专业的手法,绕过了常规监控。
但他们在物理破坏散热系统前,曾短暂接入过内网,试图删除日志。网安人员在一个被遗忘的边缘日志服务器镜像里,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弱的、经过多重跳转的远程接入痕迹……”
她凑近屏幕,声音压得更低:“接入的初始跳板节点……指向深城的一个商业IP段。而这个IP段的主要租用者之一,是浩宇科技的一家不起眼的壳公司。”
她眼中燃烧着冰冷的火焰,“而且,通过恢复的部分门禁和监控日志交叉对比,我们发现了一个‘熟人’——张浩的表弟,就在机房出事前半小时,以‘送设备’的名义,跟着一个外包维护人员混进了实验楼!”
陈默的眼神骤然变得无比冰冷。商业竞争,抄袭,破坏服务器,赛场间谍,设备动手脚……张浩的手段,卑劣得没有下限!
“陈默,”苏晚晴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张浩这次栽了大跟头,以他的性格,绝不会善罢甘休。浩宇科技背后盘根错节,这场风暴,恐怕才刚刚开始。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力量。”
陈默握紧了手中的风暴杯奖杯,冰冷的金属触感传递着力量。他看着屏幕上苏晚晴坚毅的脸庞,缓缓点头,眼神如磐石般坚定:
“那就让它来吧。凤凰既已焚天,何惧余烬燎原?”
窗外,深城的夜空被繁华的灯火点亮,仿佛无数星辰坠入凡间。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璀璨之下,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