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习惯也是有好有坏的

我要进一步阐述不良习惯的含义。许多有思维习惯的人可能完全没有外在可见的弱点,例如咬指甲、吸烟或不加控制地吃糖果,但思维习惯也会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困难。有许多人因为父母在他们的教育上出了问题而不信任自己。他们总会这么想:“哦,这个我做不了”或者“我才不会无聊地去试呢”。

这看起来好像并没什么问题,但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后果。因为谁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也就永远不会陷入失败的境地。为此,他获得了(欺骗性的)安全感。但是,这也不断证明了他的自我意识很弱,因为他永远不会有成就感。“我什么也做不了,我什么也不是”这一神经循环不断增强,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恐惧,比如对飞行的恐惧。这种现象也是思维导致的。

乘坐飞机的人可能的确有过一次令人恐惧的飞行经历,但这种情况极少存在,大多数情况下的飞行恐惧都是完全不理性的。主观的安全感是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当乘客屈服于恐惧,而不是所谓的不安全的飞机时,他们会选择自认为更安全的汽车出行。

不仅仅是这些情况。

那些不停地与自己的体重做斗争的人,也常常是自己不良心理习惯的受害者。但矛盾的是,他们越是努力与自己的不良心理习惯抗争,这些不良习惯就越能得到特别的支持。包括很多禁忌的减肥餐就是对减肥决定的攻击,这样的减肥餐反倒使不健康的饮食变得更加诱人。潜意识在不断地窃窃私语:“要善待自己啊!”即便是在吃减肥餐期间能忍住不偷偷吃东西,但接下来到了节日盛宴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大快朵颐,体重就会立马涨回来。减肥餐本身就是大吃大喝的诱发剂,因为比起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心理上更难以忍受饥饿。美味的大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慰。我认识不少人,他们在吃了一段时间减肥餐后,沮丧地放弃了减肥的想法,但后来却突然神奇地将体重降到了他们预期的水平。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你也能做到吗?请你关注本书的第二部分,到时我将专门详细地讨论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