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疑云重重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

燕王府笼罩在压抑的晨光里。

湘王妃徐静姝端着参汤立在廊下,见太子朱标自东暖阁走出,忙敛衽行礼。她望着西南方尚未消散的启明星,想着昨夜快马送出的密信——此刻夫君朱柏应已收到八百里加急。

暖阁内,陆怀瑾(现为燕王世子朱高炽)盯着铜镜里的稚嫩面容。八岁孩童的脸上布满暗红痘疹,指尖抚过改良版《种痘全书》,记忆如潮涌来:三日前随驾巡视边防时,那个总爱触碰他手腕的宦官,眼下正跪在廊下瑟瑟发抖。

“取笔墨来。“沙哑的童声惊得侍女打翻铜盆。

当朱标带着赵景明跨入门槛时,看见的是个倚在紫檀凭几上写写画画的病弱孩童。陆怀瑾抬头望向这位史上最仁厚的太子,目光掠过其身后英武少年——靖难之役的“草包将军“赵景明,此刻尚是十五岁的曹国公世子。

“炽儿怎的起身了?“朱标急步上前要扶。

“父王且慢。“陆怀瑾举起浸过药汁的丝帕掩住口鼻,“孩儿忽然想起,三日前那个总给我更衣的宦官...“话音未落,廊下传来瓷器碎裂声。

赵景明剑眉微挑,腰间镶玉蹀躞带撞得叮当作响:“臣这就去拿人!“

“慢着。“陆怀瑾蘸着汤药在案几画出防疫图谱,“请表兄调二十锦衣卫,要从未出痘的。将西偏院用艾草熏过,接触者皆用苍术水净手...“

朱标惊觉幼子竟在调配人手,蟒袍下的手指微微颤抖。当他看见陆怀瑾画出的人体穴位图时,忽然想起上月钦天监的密奏——“紫微东移,将星现于燕地“。

三更时分,赵景明押着三个宦官跪在青石板上。陆怀瑾裹着狐裘坐于暖轿,透过纱帘看见当中那人耳后的暗红胎记,与记忆里给他种痘的手完美重合。

“剥衣。“稚嫩的童声在寒夜里格外清冷。

当褪色的中衣露出臂弯处的接种疤痕,赵景明的绣春刀已架在那人颈间。陆怀瑾摩挲着改良版人痘接种器,忽然轻笑:“表兄可知,用痊愈者的痘痂研粉吹入鼻孔,可防天花?“

跪地的宦官突然暴起,袖中寒光直扑暖轿。赵景明旋身踢飞暗器,却见陆怀瑾早将药粉洒向空中。刺客吸入混着青霉素的药粉,不过十息便瘫软如泥。

“留活口。“陆怀瑾望着惊呆的赵景明,“劳烦表兄将《防疫十策》快马送呈皇祖父,记得用八百里加急...“

晨光初现时,朱标看着改良版种痘器具在太医署传阅。陆怀瑾倚在窗边,望着应天方向勾起唇角——既然史书说朱允炆会削藩,那便让这“金手指“先给未来的建文帝种颗怀疑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