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人民币100问
- 景欣 陈耿宣 何瑞宏 郭旭峰
- 1249字
- 2025-05-27 09:55:38
第6问:数字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形态有哪些异同?
很多人感到疑惑:既然数字人民币在App上操作,那么它不就和手机银行App等一样,也是个花钱的工具吗?它和纸币、票据等货币形态有差异吗?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与其他货币形态存在诸多不同。
我们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分析诸多货币形态的异同。
从货币发展史看,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的演变。货币在形态演变中逐步摆脱物理形态的束缚,随着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相应的调整。24实物货币虽可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原始社会的商品交易,却有不易分割、性状易变、认可度较低等缺陷。随着封建时代商品经济的兴起,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渐次用于交易,随后出现的金属铸币逐步替代实物货币。金属铸币虽便携、易于分割,也被人们广泛接受,却无法适应复杂而高效的记账体系。于是商人信用活动与银行中介活跃起来,各类银行券等票据加速商品流通与贸易往来。当各国人民银行垄断纸币发行,纸币与黄金脱钩、与国家信用挂钩,信用货币遂成为各国经济的主要媒介。它较好地克服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的诸多缺点,却无法打破容易引发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魔咒。25可见,货币形态的变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交易需求、技术创新等驱动的结果。然而,新形态货币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形态货币。纵观当今世界,实物货币仍在某些地区流行。信用货币盛行的世界里,涌现出纸币、硬币、银行卡、银行账户、商业票据等衍生货币,使货币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并随着信用关系的变更而不断发生演变。信息技术提升了支付结算效率,更催生了电子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促使货币发生了电子化的形态变更。这类电子货币通过销售终端、设备或电脑网络完成支付的储存价值或预先支付,但它们并未取代现金。数字人民币实现了信用关系的数字化,是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账本等技术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它实现了货币形态的数字化,改变了其他信用货币与银行账户的紧耦合关系,但M0的定位决定了它不会完全取代实物人民币。
从现实看,一国国内流通的货币形态虽以信用货币为主,却仍呈现多种货币形态并存的格局。在我国,不仅存在人民币现钞(包括纸币和硬币26),也存在银行卡、银行账户、票据等衍生货币。随着数字人民币的产生与普及,信用货币将呈现为以下主要形态:纸币、辅币、银行存款货币与数字人民币。27数字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形态主要有以下不同(见表1.2)。
表1.2 数字人民币与其他货币形态的比较28

背景知识
货币要在市面上广泛使用与流通,必须具备公众心理与材质两方面的条件。公众心理是指接受货币的主体在心理上的确信,相信所使用的货币具备支付工具、交易媒介等效力。数千年的货币史表明,唯有国家信用支撑的货币,才使人们具有稳定的心理确信。而材质则是货币所使用的材料。充当货币的理想材料具有易于标准化、可分性、便携性及不易变质性。29货币形态的演变主要体现为货币材料的演变。在漫长的货币发展史中,货币形态变化受多重因素影响,如人们的交易需求、技术创新、经济社会状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