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人民币100问
- 景欣 陈耿宣 何瑞宏 郭旭峰
- 1555字
- 2025-05-27 09:55:39
第7问:数字人民币与现金是什么关系?它为何被纳入M0统计口径?
2023年1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解释了数字人民币被纳入M0统计口径,和其他金融统计数据一并发布的目的。30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目标是替代流通中的部分现金,理应统计在M0中。况且在流通中的数字人民币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有必要对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一起统计、分析,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至于使货币供应量数据失真。
各位读者可以在人民银行官网的《货币供应量》表中有三点新发现。一是数字人民币流通量。截至2023年12月末,全国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为136.1亿元。31二是流通中数字人民币被纳入了M0的统计口径,央行从2022年12月份起做如此统计。32三是2022年末的流通中数字人民币余额被纳入M0后,我国2022年M0增速为15.3%。
人民银行将数字人民币纳入M0统计口径,只是金融统计的一种处理。不过也会引发我们对数字人民币与现金关系的思考。我们所说的现金是人民币的俗称,它有纸币与硬币两种形态,也有主币与辅币之分。数字人民币可谓数字现金,它与实物人民币都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数字人民币实质是承载货币信息的一连串数据,交易双方按照人民银行算法完成币串信息33的交付,实现了数字人民币所有权的转移和结算,使其支付具有法律明确性、支付终局性,优化了现金的价值特性,提升了支付结算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数字人民币的计量单位不变,可以衡量我国境内的一切商品的价值。人们可以通过持有、转账、消费等行为,实现财物或资金的交换、债务清偿。34加密技术、安全验证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使数字人民币具备了“四可三不可”35的特性,使其更好地发挥支付职能。
数字人民币不仅将优化货币的属性,也将有助减少货币的发行管理成本。迄今为止,我国的现金投放回笼涉及印制、存储、运输、流通与销毁等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据测算,人民币现金各环节运行成本大致如下:印钞企业的生产成本约1162亿元/年,银行存储成本、运输成本与社会公众流通成本均为382亿元/年,银行销毁成本约459亿元/年。这几项工作的成本合计为2767亿元/年。36这里还不包括人民银行投放回笼的成本。数字人民币将来如若替代一部分现金,其发行与流通均以数字形式完成,必会减少人民币发行管理成本。
数字人民币也有助于解决令金融业饱受困扰的假币问题。数字人民币上的币串信息按照安全技术、加密技术设置,不容易被伪造、变造,其安全性与便捷性都很高。它广泛用于C端、B端、G端与跨境场景,将实现对公对私场景的互联互通;其无电无网支付、双离线支付等功能可用于各类硬钱包,有助于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便捷支付服务,可以缓解数字鸿沟的问题。数字人民币可加载智能合约,优化预付资金管理,也具备精准投放政府补贴资金的潜力。
尽管数字人民币很先进,具备很多潜力,但它将遵循市场化、法制化的发展路径。它的发行并不靠行政权力的强势干预,而是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的。何况数字人民币并不会完全取代现金,二者将长期并存,为各类群体提供多元的支付选择。
背景知识
从金融统计的视角来理解数字人民币,它就是M0中的一部分。如前文所述,M0是最狭义的货币,是银行外各单位库存现金与居民现金之和,也是货币发行额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它是银行体系外的所有现金之和。展望未来,数字人民币也将随着信用创造出现M1、M2或M3。
数字人民币与现金都属于信用货币,二者只存在数字形态与实物形态之别。这意味着数字人民币将以数字技术优化现金的很多功能,并在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数字人民币必将成为主流货币,但它并不可能完全排斥现金。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现金仍在我国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人民币与现金并存,会给人们选择的权利与自由,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无疑是货币发行管理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