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这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定了发展路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提出:“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这为职业院校提出了提升校企合作水平的具体要求。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教育招生规模的10%;同时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该意见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的行业地位,为职业教育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产教融合”等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对教育与产业、企业关系的阐述。其中,“产教融合”的提出既是对已有认知的升华,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产教关系内涵的新认知。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经济转型升级、产业提质增效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高职院校满足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改革,是彰显高职教育教育类型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书综合运用教育学、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抽样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因子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实现路径,从立德树人背景下职业教育岗位实习课程目标监测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统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研究、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研究、高职院校基层党建育人成效评价与实践研究等,以湖南省2002—2021年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湖南省2016—2021年专业大类毕业生数据、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前相对较贫困地区(如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等区域)数据进行研究,实证分析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高职院校基层党建育人成效评价以及构建学生岗位实习安全事故预警模型,发挥监测模型“指挥棒”的应用价值,丰富了产教融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了高职教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了教学评价体系等,为实现对企业所需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思路,探索了新路径。

(二)现实意义

本书通过对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前相对较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进行高职教育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系统提出对策建议,为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前相对较贫困地区乃至全国实现乡村振兴开拓新思路。笔者通过申报助力基于产教融合的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研究课题、撰写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专题论文和研究报告,系统提出我国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有利于加强企业和学校的深度融合,加强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平台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融合;二是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产业需求侧和人才供给侧的契合程度;三是有利于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中新技术成果的运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