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过了数日。
春寒渐渐褪去,江河解冻,雪消山醒。
集市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满大街都是吆呵的摊贩。
周锐背着几十斤重的铁器走在路上,全然不感觉劳累。
自打他家买齐了接下来一个多月铁料。
就再没有去徐元庆的牙行托卖东西。
他自己打制的器具在工匠的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
哪怕按照代销抽佣的方式进行售卖。
不出几日他就可以收到牙行的回款。
最近铁匠营来往的时候,周锐的后背总是会感受到充满敌意的眼神。
他们并不是因为周锐的铁器太过畅销而受到仇视。
市面上打得好的同行多了去了,不差周一个。
只是近日铁匠营频发盗窃事件。
行会不光派出了自发组建的巡逻队,还联合官衙一起巡察。
让周不禁感慨郭柱首的影响力之大。
说来也奇怪,被偷的大多是铁料、工具之类的东西。
铁匠铺的铁料仓都在房子外侧,因而容易得手。
不过除了铁匠,谁还能用得上这些东西呢?
难不成是私铁贩子?
有些闲言碎语说是缺乏铁料的散户所为。
所以周锐才会遭受异样的目光。
“三两纳银触手可及,等免除了叔父的徭役。
再攒钱去交入行的会费。
日后的生活也会变得轻松些吧。”
如此想道,少年的步子迈的更加轻巧。
“锐哥!又来卖货啦!”
老远周锐就看见了一个向他招手的少年。
街口一间牙行,门面不大却干净利落。
檐下悬着黑底白字的幌子,写着百炼斋三个字。
木格窗内陈列着锄头、斧钺、锯条,架上货件整齐,铁光隐隐发亮。
这里是贾老板新开的牙行。
碍于他是外地来的商行,口碑尚未立起来。
所以前来趸卖的匠人并不如铁炉坊那么多。
“你可算来了。咱们这就属你家的铁器卖的最好。
前些日子咱们商行还来了几个屋匠。
他们给的订单要求,恐怕只有你家才能达到。”
刚开起来的铁行雇佣的人手并不多。
算上这个名叫郑子明的杂役,这百炼斋人手就只有五个。
二人年纪相仿,外加周锐交货又快又好。
郑子明才会以哥相称。
“先把这批刨刀和铁凿验了吧。”
“好嘞!”
对方帮着周锐把竹筐里的铁器搬到柜台。
上了年纪的验货师傅二话不说,拿起铁器就开始测试。
期间伙计还为他端来一杯粗茶水。
这样的待遇,周锐过去在铁炉坊可从未有过。
“这么说来,我还从来没有接过订单呢。
平日都是一拍脑袋,觉得什么东西卖的出去就开始打制。
只考虑把数量提上去,没想过自己制作适合哪方面的器具。”
闲散铁匠能多做点便宜农具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接订单不光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耐。
还得看别人给不给你机会。
岭南四百号铁匠,凭什么轮到你去赚钱?
要不铁炉坊抽三成的中介费,也还有那么多铁匠去那趸卖呢。
“就凭锐哥的手艺,打什么不成?
等百炼斋在岭南县站稳脚跟了。
掌柜的肯定把大单子都交给你来打。”
仅有两个铁匠的工坊能接什么样的单?
赚大钱的单子都在有口碑的大工坊手头。
豪绅的马车车轴、寺庙的佛像礼器、武馆的训练刀具。
这些才是来钱多的单子。
要不人家能养活一众工匠和学徒。
“照你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有些底气。
你刚刚提到屋匠,他们的订单能否与我细说?”
听周锐这么一说,郑子明的眼里顿时放出光芒。
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去与掌柜商讨事宜。
不一会的功夫,对方就拿着一张薄纸归来。
记有订单内容的文书称为话簿。
因为工匠文化程度不高,只能口头转交给牙人代写,由此得名。
周锐装作不识字的样子,让子明把要求转述给自己。
“北门李匠,要把好锯。
锯长一尺五,齿密匀整,刃口要硬,不卷刃。
湿木干木都锯得动,用来锯大梁。
柄要铁梨或老樟,抓手稳。
五日内给个样,十日交货,工钱另议。
不知锐哥怎么想?”
锯子这器物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锻造。
而且对方的要求也比较严苛。
原料成本在它的卖价中只占两成,剩下的全看工匠手艺如何。
“李匠可是营造行的头面人物,打得好,后头还有大单。”
听到此话后,周锐才拿定主意,接下了这个订单。
他和这百炼斋一样,都不受行内的待见。
正因如此,才急需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放宽心,我定尽心尽力,不辱百炼坊的招牌。”
周锐在契约上摁上手印,这一单生意就算是交给他了。
他先前交付的铁器也都通过了测试,立马被挂在靠近门户的架子上。
“锐哥,前几天的铁器都卖出去了。回款要现在就结给你吗?”
他都还没提起这事,人家就主动相告。
不知比那拖欠回款的余扒皮强多少倍。
周锐点点头,在掌柜算账取钱时,继续与伙计谈天。
他每隔两天就上市趸卖铁器,谁知这几次连贾老板的人影都没见着。
对于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板,他心中很是好奇。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胆敢公然违背行规。
当着众人的面去揭徐扒皮的老底呢?
徐元庆虽是一介牙商,他本家毕竟是当地的地主。
手眼通天不至于,可也算得上是地头蛇之一了。
“你们的贾老板究竟是什么来头。
怎么怼了徐庆元之后非但安然无恙。
还把这铁行开起来了。”
周锐压低声音,悄悄打听道。
“我们这些做工的都是掌柜招来的,也不清楚贾老板是什么人。
只知道他手底下有茶馆、瓷窑、钱庄诸多产业。
和镖局的关系也不错。
凡事亲力亲为,一月三旬可能只有空来铁行一次。
有说他是私盐贩子发家的。
也有人说他是北方某个贵族的私生子。
众说纷纭,谁也不知真假。
不过刚开张前一天,贾老板略微和我们提过两嘴。
他是因为江南一代盛产名刀宝剑,特此从北方过来经营商行的。
开间铁器行只为结识些手艺好的刀匠,实在是豪横!
日后若有机会,我定会把锐哥你介绍给贾老板。”
刀匠、镖局。这几个关键字很快被周锐抓住。
从贾老板在铁炉坊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是干实事的狠角色。
要是周锐能与贾老板结识,借助他的人脉与镖局搭上线。
这日子就不愁过不下去了。
百炼斋不但给钱爽快,从中抽的中介费也低。
其他的铁行少说也得抽两成。
在贾老板这只抽一成,还没有写契之类的闲杂费用。
贾老板能同时经营这么多产业,而不见赤字。
说明不是这些商行给不出让工匠满意的价钱。
而是生性贪婪,死活不肯让出那点蝇头小利,见不得底下人好过一些。
千里马常见,而伯乐不常有。
周锐一边思考结识贾老板的机会,一边在集市上买了点酒菜。
顺道给陈家带了一只肥硕的荷叶鸡。